读书

跟着《小说课》学写故事

2016-06-10  本文已影响103人  闻熙

最近读的一本书,来自许荣哲的《小说课》,浅显易读,跟你推荐下。做了读书笔记也录了音频,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点击以下链接可以听我给你的解读。

罗胖说:

写出好故事,其实是有套路的,只是你之前不知道。

许荣哲就是那个”偷故事的人“,把小说折磨(读者的秘密合盘托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故事不是凭空造出来的,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被概括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个看上去无懈可击,但是却有致命弱点的英雄故事。(《超人》)

2.纯真无邪的乐天派英雄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阿甘正传》、《美丽心灵》)

3.灰姑娘美梦成真。(《窈窕淑女》、《风月俏佳人》)

4.好人被坏人穷追不舍,直到坏蛋被打败。这是恐怖片、惊悚片和黑色电影的基本结构。(《致命吸引力》和《异行》)

5.把灵魂卖给了魔鬼,换得片刻的权利和富贵,但最终必须偿还。(《华尔街》)

6.一个人失去珍爱——爱、能力、生命的故事。(《生逢七月四日》)

7.命运不佳的情侣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人鬼情未了》)

8.三角恋的故事。(《毕业生》)

9.流浪者的故事,或者永远也回不去的家乡。(《英国病人》和《现代启示录》)

说白了,你不需要创作全新的故事,只需要在传统的故事里填充自己的细节。

我的笔记;

折磨读者的秘密

不给读者答案是一种折磨。

给读者答案,却不告诉他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是另一种折磨。

比如《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里的举个例子:十二袋金币之中,只有一袋是伪币,真币每一枚重十克,伪币重九克。请问最少必须称几次,才能找出哪一袋是伪币。

答案是一次。‘

你知道为什么吗?

好故事的三要素:

·面貌

·场景

·两难

关于人物,告诉你描写性格比长相重要。读者能记住的是性格,而非容貌。

举例:人物性格 曹操(书1第4页)(书1第29页)

关于场景,为什么每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吗。

小说的初写者常常不自觉地把场景忽略掉,或者仅仅用图书馆或者星巴克几个字就把场景打发掉。(事实上每一间图书馆或者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之所以如此,我大胆猜测,那是因为在过往的阅读经验里,人们被人物、对话、情节感动过,但就是没有背场景感动过。(书1第10页)

关于冲突,如何让主人公陷入两难境地。

小说的核心 类似鱼和熊掌两难的处境(书1第41页)(书2书33页)

两个技巧:

· 障眼法

· 绕远路

障眼法,就是烘托。不好正面描写时,可用其它事物来烘托。比如温酒斩华雄,我们没看到关羽如何挥舞大刀,如何砍杀,我们只知道酒尚温,关二爷提着头从帐外进来。不好正面描写时,可用「烘托」的写法,也就是「障眼法」。

绕远路,指正面太好写了,写出来反而没有新意,于是拐个弯,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却给读者另一番感官。

作者以悲惨和悲伤的不同来举例,说虽然两者都悲,但是悲惨不问过程,直接通往结局(例如:有游民横死街头,我同情他)悲伤则是迂回曲折,在人的心里不停地打转,转出了不被理解,转出了叹息与怆然,转出了生命的无可奈何(例如:同样有游民横死街头,但因为我有类似的经验,所以我同情他。)

一种永恒:

黑暗之心:时间不重要、规则不重要、真相不重要、因果不重要。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是“黑暗之心”——人性。因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所以本应该求生却会求死;掌握了这个技法,前面所有技法已经融入了这个技法里了,无招胜有招,空拳里有着千万种武器随时出招。

通俗与严肃文学的差异到底在哪里?通俗文学的主角其实是爱情,人物沦为摇旗呐喊的道具。相反,优秀小说家笔下的爱情故事,主角永远是人,爱情不过是拿来烘托人性的道具。

所有故事的套路:

“七个问题”的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再简化一下:目标——冲突——结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