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小组周感悟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

《乡愁》——乡愁,国愁,现世之愁

2016-04-22  本文已影响51人  桑尼同学Sunny

“如果大家只是好奇地看看,而不恳求,还会有奇迹吗?”

从一开始,迷雾中驶来的小车,到赋有宗教意义的礼堂,就在暗示着这一切与“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是啊,任何事情,只是看看,而不渴望、不深刻、不恳求,一切都不会发生的,更不会有的,就是“奇迹”吧。

有时候我们说“奇迹”,是盼望发生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或者意料之中一定不会发生反而发生的事情。

这种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消极的,是彷徨的,也是迷信的吧。

“一个女人人注定会有孩子,养育他们,用耐心,自我牺牲。”——这是可能的,大多是女人前来祈祷的原因。

听起来,多么伟大而神圣。肩负着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可是,这种牺牲真的是值得的,有价值的吗?

当那些事关人性面的事情发生时,当初女人的这种自我牺牲,是否是无谓的呢?

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事,那,是什么呢?

静谧的房间里,高跟鞋的声音显得轻盈、灵动、诡异,而又凄凉。

“她想回家,所以烧了房子,烧了阻挡她回南方的房子。”

不顾一切的纯粹,需要勇气,更需要付出代价。

任何事情,需要坚定的勇气和孤注一掷的决心,才可能做到极致。

而如果只想要做好,中间的度该怎么把握呢?

就好像,每个人都想要自由。而自由的标准,该怎么形容呢?

看着这部影片,我发觉自己是真的喜欢迷雾的样子,和听细雨的声音。一个空旷的房间,下着雨的窗外,阴冷潮湿的床,和趴在身边的狗,这个人的灵魂,已然,是随风飘荡,是自由的了吧。

看着这部影片,我发觉要记录写字的时候才意识到文字的匮乏,这种感觉就像去看展的时候没才察觉自己对于艺术的缺失一样后知后觉。

陈旧的房间里生机勃勃的植物,死去婴孩的画作和贝多芬的乐曲,似乎这种对比使所有的原罪都得到了释放。

“如果再看不到我的祖国,白桦树,童年的气息。”——这句话真的太打动人心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白桦树,和需要想念的童年的气息。我也一样。

将要去的是远方,想要回的叫家乡。

“我撕过嘴上的碎皮,我舔过新鲜的盐粒。”——这是怎样一种清醒,这是怎样一种痛。

最伟大的爱情没有接吻,因为纯粹,而伟大。——某种意义上是否想要传达作者也认同柏拉图式的爱情呢?还是想要表达某种宗教意义上的爱情呢?

影片的最后四十分钟起,男主角在疑似下水道/水塘中的自白/诗句,激发了整部看不太懂的影片的表达点。好的影片,是需要反复琢磨的。好的影片,不仅每一句台词富有深意,更是每一个布景和细节都充满意义。

直到想要拉开的门呈现的是多米尼克的脸,我才恍然间似乎了解,那囚禁家人7年的疯子,可以是多米尼克,可以是男主角的父亲,也可以是男主角自己。

一个个看得天空、看不到天空的走廊,是否意味着对自己的救赎。

而一直出现的小男孩,是真的存在呢?还是与年少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的对话。

天亮了,人儿从城堡中走出来。这一幕,连同影片前面的气氛,不知为何,让我联想起了卡夫卡的《城堡》。

电影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门:普通的门,雨天房间里的门,一道道重叠的门,人走后厅堂中空旷的门.....这些门,又有怎样的深意。

电影从一开始就阐述了宗教的影响力,一直到最后,以人的演讲、呼喊、意识表达作为结尾。

疯子多米尼克的自白:

怎样的先知在我体内说话?

我不能让我的灵魂和肉体同时离世。

我不能仅仅做自己,我的自己有万千化身。

世上无圣人,是时代的悲哀,

人心因此而被阴霾笼罩。

我们要聆听那些看似无用的声音,

拆掉大脑里的污水管,让昆虫的鸣声进来。

要开始用伟大的梦想充实世界,

要大声疾呼:我们将建造金字塔!

无论是否行得通,我们都要点燃希望,用灵魂去拓展灵魂。

如果希望世界进步,我们必须拉起手来。

要将所谓的健康与所谓的疾病联合起来,你们所谓的健康是指什么?

你们的眼睛正看着深渊,正坠入其中。

自由是无用的,你们没有勇气去弄懂疯子,

不和我们为伍就是你们所谓的健康。

是谁将世界带到毁灭的边缘?

人啊,你们听好:在你们体内,是水、是火、是灰烬、是骷髅!

你们想说我不在现实中吗?

那么我在哪里?在睡梦中吗?

这里是我和你们立的新约:黑夜将有光,八月将降雪;

骄傲者将消失,卑微者将长存;

世界将再次联合,不再有解体。

睁眼看看自然吧,你们将明白生命的单纯。

我们一定要回到昔日之所在,回到生命的根基。

——这是怎样的世界啊,

要让一个疯子来说出真相,

你们不感到羞愧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好的影片,想要表达的似乎很纯粹,但又不那么单一。

我没有办法从影评的角度来描述它,只能捕捉其中的只字片语而已。

好的电影,只看一遍,是没有办法理解它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