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书斩笔·每日500字读书

《杀人回忆》—我是谁?我在哪?怎么都说我杀了人?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20人  东言立

不要误会,这不是韩国电影《杀人回忆》的原著,而是康奈尔·伍尔里奇在1941年写的一本推理小说。

弗兰克·汤森在马路上醒来,沿着记忆中的路回家,却发现那已是别人的公寓,辗转找到心爱的妻子,才得知原来其实自己已经离家多年,杳无音讯,一切恍如隔世。他不去找回这段遗忘的历史,而是努力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偶然遇到的一个凶恶的面孔却在跟踪他,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他不得不离开妻子逃离。

他只得试图找回丢失的记忆,逐渐发现被他遗忘的那些年里,他是另外一个人,有另外一个爱人,追踪他的人不是坏人而是执行正义的警察,他自己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杀人死罪,他只能依靠着相信他的曾经的爱人和自己的零星记忆找回真相。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

一、第一视角时空顺序叙事。整本书基本上是按照主角第一视角醒来之后的时空顺序在写,而并非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这样的好处是代入感很强烈,很容易让人“入戏”,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起伏跌宕。

二、正邪转换。从一开始被“坏人”跟踪,到发现“坏人”原来是“警察”,到发现自己是“杀人犯”,到发现自己是“替罪羊”,到后来的一步步走进真相,到底谁对谁错,有好几次的主观认知上的转换。

三、悬念埋设与结局。本书一开始最大的悬念就是——“我”失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后来这个悬念慢慢揭开,悬念也就变成了——“我”到底有没有杀人,从一开始起,就让这个悬念隐藏在故事中,也全程让我“提心吊胆”。

四、结局感动。“我”和老先生的日常交流就是对着坐着轮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也不能说话的他“骂着”各种带生殖器的难听的话,然而他用他的全部救了“我”。

当然,整本书看下来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剧情上的,前期伏笔很多,后期结尾没能收好,关于很多线索也没有做很好的交代,男主角两个身份的转变很生硬而且没有介绍明确,当年为什么突然失踪去了另一个地方并没有交代。

其次是情感上的,主角光环下,男主角在失忆的情况下仍然坚信自己没有杀人,并且全程事实上辜负了两个爱他的女人。


看完之后我是有点失望的,我一直以为是电影的原著,后来搜来作者康奈尔·伍尔里奇的生平,才发现,他是“黑色体裁”小说的创始人之一,“黑色体裁”小说重在表现犯罪环境下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黑色体裁”小说中,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不再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成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手段,而是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出现在作品中。一方面,其具有意识流文学的显著特点:意识活动几乎成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情节则淡化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后面;另一方面,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这一点在这本《杀人回忆》中)。

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和广播剧,包括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于1954年改编拍摄的电影《后窗》、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分别于1968年改编拍摄的电影《复仇新娘》和1969年改编拍摄的电影《骗婚记》、日本著名编剧野泽尚于2000年改编NHK电视台拍摄的日剧《祭日之约》等。1968年,电影《黑衣新娘》在纽约首映,康奈尔•伍尔里奇未能出席。同年,他酗酒而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