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处的乡愁乡愁路上的感悟

遇见新的故乡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10人  与你从一而终

还记得小时候背诵的很熟练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清明节的时刻,当前两天在老家的时候,想起这首诗的时候,是格外的应景。

所有对清明节的印象,其内存大小只有从小学到初中那么大的存储空间了。上了高中、大学,再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这一段有关清明节都没有存储。记得小时候,想不起来是初中,还是小学了,每当在清明节当天,都会和爷爷,还有二爷爷、四爷爷,以及堂兄弟几人一起去村子后面的老坟那里。爷爷们拿着铁锹,我们领着要烧给祖宗们的纸钱,一路欢声笑语的走到老坟那里,似乎我们几个并不是去给祖先们祭奠的,对于我们而言,这更像是一场可以娱乐的游戏。这个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生机勃勃,我们刚脱下厚重的棉衣,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田野里放眼望去都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在路上,我们捡起枯萎的树枝,边走边用手上的武器,敲落那脆弱的油菜花,看着那一路路断了头的油菜花,看着那孤独的只剩下枝干的油菜花,我们并不觉得有任何罪疚感。堂兄弟几人更是在比谁敲落的油菜花多,谁敲落的速度更快。落到地上的油菜花,埋在我们的心田里,长出属于孩童的快乐。爷爷们此刻的呵止声也变得轻了很多,仿佛是在孩童欢乐的歌声中,插入的一些别样的和弦,歌声从而也动听了许多,望着欢快的我们,他们也会想起几十年前,他们和他们的爷爷去老坟祭奠时候的场景吧。

路上的小沟里,有鱼有虾,我们会往小沟里扔点碎泥土,吓一吓它们,甚至会找一些长一点的树枝去当成鱼叉,去dao鱼(一种扑鱼的方式)。到了老坟后,我们小一辈的几个就会将带来的纸钱,一张一张地划开,等待将它们化为灰烬,送往它们去往另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有正在今天等待它们的人。爷爷们会找一处干净清爽的土地,挖出一个坟头,这是一项考验动手能力的活,坟头的形状必须是圆锥形,体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当一切准备就绪,最神圣的时刻到来了,爷爷们将纸钱点燃,我们就需要给祖先们叩头致敬了,在我们叩头的过程中,爷爷们总是开心的笑着,并对着祖坟说,要保佑你们几个考上大学,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对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考上大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不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守在那个小村庄。然而那个时候,大学离我们还很遥远,所以每当一个人跪在那里扣头的时候,另外一个人总是会争先站在他的正对面,就仿佛他并不是在给祖先们叩头,而是在给我们叩头,当他叩完头,准备站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总不无满足的说道,嗯,某某,你真乖。

后来的后来,我们几个都慢慢实现了爷爷们当时的愿望,读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然而那种陪着爷爷们一起去老坟的时刻,再也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似乎祖先们觉得,他们在天之灵,已经保佑了我们实现了愿望,你们也就不需要再来了吧。生活在农村的我们,从有记忆的时候开始,我们都应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吧,我们童年中的一些记忆中的主角配角应该都是爷爷奶奶吧。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我们离老家越来越远,我们离爷爷奶奶越来越远。曾经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是他们陪伴着我们,爱护着我们;然而现在在他们老去的路上,他们孤独地老去,只剩彼此,颤颤巍巍地走向人生的尽头,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祖先,在清明时节,或许我们还会回去祭奠一下他们。可是当现在政府强制取消老坟,大批建立公墓的时候,我们的后辈们对清明祭奠这一活动的意义是否还会有所感悟,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还会记得小时候,有一天会跟随长辈去祭奠某一些人?

算一算自己是多久没在清明节的时节回老家了呢?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可能得有10年了吧。以前回故乡的时候,不是在酷热的夏天,就是在数九寒冬。在炎热夏天,太阳烘烤着故乡,我躲在房间,故乡也似躲在空调间里,导致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的看一次故乡;在数九寒冬,整个大地一片死气沉沉,故乡都好像裹着被子躲在房间里,我也从不曾见识到故乡的真面貌。然而,当我们选择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故乡好像也刚从那个数九寒冬里过来,脱去了他那厚厚的外套,并且微笑着面对他每一个从外归来的游子时,我们才能见识到我们真正的故乡,是啊,那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故乡吗?那不就是我们关于故乡最初最深的记忆吗?这时有鸟啾,是欢快的;有蛙鸣,是清新的;有微风,是软软的;有阳光,是暖暖的。如果你的故乡是农村的话,你是幸福的,强烈建议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到田野里走一走吧,去呼吸一下故乡的空气,去看一下故乡那醉人的绿色、那醉人的金黄色,走在乡间田野里的小路上,说不定走着走着,你就走回到了小时候。听,你的左边是不是有人在叫你的小名;你的右边是不是传来儿童们欢乐的歌声;看,你的前面是不是有人在小沟里捕鱼捞虾;你的后面是不是有人在拿着长长的竹竿掏着鸟窝。

2017年4月4日星期二有感于N年后第一次清明时候回家10:30AM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