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郑州
上海人,本科在郑州读的,研究生在西安,后来毕业后一开始在上海爱奇艺工作,去年年底又在郑州找了一个叫咿啦看书的互联网公司,怎么说呢,公司虽然不大但是挺正规挺安逸的,虽然公司老板比较喜欢在郑州的媒体上吹牛,但是五险一金双休合同应有尽有,稳定下来之后慢慢的就把郑州当家了。
现在26岁在郑州中原区贷款买了房子,还买了一辆知豆汽车,都是工资买的,对从事互联网的人来说,在郑州生活很轻松。在这个城市有过日子的感觉,没什么能够高攀的东西,但可以活得踏踏实实的。郑州这个城市没什么明显的文化气息但是有人气,干什么都很方便,要啥有啥。买东西,从高端到地摊什么都有,这个城市也是从寸土寸金的新区到脏乱差的贫民窟什么都有。到处都是人和车,行人,自行车,汽车,电摩托,满大街满大街的,我到过好多城市,感觉都没有郑州挤。而且郑州的乱也是我去过的国内省会城市里面最乱的,完全是因为人多。没有哪个我去过的省会比郑州还乱,真的,这个地方的城市管理,就是那种松松垮垮,简单粗暴的感觉。
我去广州的时候觉得广州和郑州两个城市在乱上特别像,都是因为人多。虽然有人口统计数据什么的,但是广州和郑州给人的那种感官上的感觉就是比人口统计数据更高的城市感觉要多,哪怕上海人口比郑州多,感官上给我的感觉也显得郑州比上海更拥挤,人更多。但是说到广州的乱,广州的乱是乱出了境界,乱出了烟火气的,郑州的乱却完全是那种群龙无首,各忙各的,一盘散沙的感觉。哪哪都是人,匆匆忙忙的东奔西走,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郑州的河南地市车也特别特别多,我在郑州过过一次年,郑州过年的时候会变空城,完全不亚于上海的空城,年前年后那段时间什么店铺都关着门,大街上空荡荡的。
本地人不歧视外地人,也不抱团,作为上海人还经常被当地人抱大腿。而且与网上的舆论不同,我觉得郑州人特别老实,我遇到的大部分,真的是绝大部分郑州人都是那种老实巴交性格又和善的人,真的,真的是大部分,亲眼所见以及长期接触之后反而觉得郑州人的性格恐怕是自己到或的城市里性格最好的。
当地人很多地方不是那么开化,但是也不土,大家爱好都比较大众化,喜欢抖音,喜欢吃鸡,喜欢追古装剧,二次元和亚文化比较荒废,甚至上不了台面(上了台面说二次元会冷场,而且当地好多年轻人追的所谓二次元都是海贼火影一类的民工漫,B站新番就聊不起来。),身边的朋友很少有能聊得起二次元话题的,我喜欢玩游戏机,喜欢玩单机游戏,郑州的PS4玩家却特别难找,但是switch玩家挺多的。北京鼓楼东街有很多游戏机店,也有很多游戏宅,西安有很多汉服团体,上海有很多LO娘,郑州一律没有,尤其是LO娘,在郑州根本找不到组织的你懂。当地人比较喜欢简单的,大众的玩法,动不动就抖音刷起来那种感觉的。
郑州的商业很发达,有很多大型的商场,前段时间熙地港比较火,最近又火了正弘城,吃喝玩乐奢侈品,丸龟制面吉野家什么都有……
然后郑州的农村比较好玩,西南边有很多沟沟壑壑的地方,还有小丘陵。我觉得郑州周围的农村比西安和上海的农村都好玩,可以到黄河滩骑马,开沙滩车,有些灰色地带的游戏比如可以租枪打鸟还有气枪打靶,真人CS,露营烧烤,还可以去南边爬山,拍照,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南泰山看郑州全景,西南边还有野长城。
还有周边各种湖和水库,沿着高速往西可以跑到少林寺,少林寺不仅有寺院,周围都是古建筑群,被群山环绕。郑州的周围还有两座特别有韵味的古都——洛阳和开封。我喜欢开车到洛阳和开封去玩,在洛阳钻丽景门里面的老街胡同,喝各种汤,在开封看大叔打糕,坐在熙熙攘攘的黄家包子的小楼里看东京大道上流动的灯火。玩累了,就回到郑州的家里休息,计划着第二天再去点周围别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郑州的周围古朴又生动,每次出城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它们也许不是景点,但很多地方真的怎么也转不完。郑州的西边到处是台地和沟壑,从郑州到洛阳的路上,有很多黄土高地,窑洞人家,就连高速公路也是一上一下的。有些地方有特别缓的长坡,满坡都是菜花。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菜花和泡桐花开满整个山包,到处都是黄色和粉紫色,随着距离越远点缀得越密。
郑州的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秋天的时候到处都是一排一排黄叶杨树,大平原上还有一望无际的玉米田。走在田埂上,有时会冷不丁的钻出一个土地庙,一个高脚戏台,一个插着彩旗的火神庙或者其它什么有意思的建筑。我特别喜欢去郑州的郊区赶集,能买到很多稀奇古怪或者有特色的东西。郑州郊区有很多果园,可以摘水果,参观葡萄酒厂和葡萄种植园,还可以约车队玩越野车,开吉姆尼和普拉多。连霍高速有黑市赛车场,中牟还有合法的场地赛车场,我老公总是说我一个女孩子那么喜欢玩车,可是他却连驾照都没考。
郑州光武陈还有罗马式高架水渠,超化镇有窄轨火车道和小火车站,以及黄墙黑瓦的古村落,家族神龛和古祠堂。喜欢人文的还可以在管城区钻胡同,文庙,书院街附近偶尔会碰上推着小车卖浆面条的人。管城老区的胡同里有很多别具特色的苍蝇馆子(各种原油肉扣碗店),大鸿家的手切羊肉特别好吃,马骉食府的家常菜也很美味,二力涮锅,八一八烩面,李四辈sha汤,方中山肉盒……蔡澜吃过的宋老三酥肉,大石桥的馄饨,紫荆山东边二广餐馆的老豫菜火候也很足,炒菜样样下饭。老城北大清真寺里面的望月楼,铭功路天主大教堂里面的修女楼,城北惠济桥,都是又冷门又有历史的地方,市中心有个人民公园里面也有一些民国的时候就留下的碉堡和祠堂,红墙黄瓦的胡公祠,几座亭子组成的铭功亭(当地人叫危楼亭,据说挂了很多年危楼禁止接近的牌子)。
在紫荆山的小山包听别人唱戏,沿着商朝的城墙遛弯,在城墙土坡上搭帐篷。去金水河边逛狗市,买竹鼠吃,西郊可以钻国棉厂的老街,欣赏那些仅存的苏联红砖房公寓。火车站附近也有比较好玩的地方,铁路工人文化宫,苗圃里面的小涵洞和蒙古包……布厂街的担担面,过去陇海路还有一家五湖饭店的烩面也特别好吃……
布厂街的尽头曾经有一家1900年就由一位上海资本家——穆藕初开办的纱厂,钱塘路有一个年久失修的日本领事馆,附近还有一个好像从来都没开放过的二七纪念堂。到解放路火车桥上可以看火车,也可以从苗圃跑到铁路线周围沿着铁路线照相,到五龙口看编组场,一排一排的驼峰一列一列的火车层层叠叠……作为一个生活少数派,郑州能玩的地方太多了。
但是郑州大部分东西不太好吃,就是感觉当地特色的东西味道都怪怪的,大油大盐的感觉,辣椒也不香,喜欢用刺激性的调味料(不限于花椒大料,更多的是放各种浓烈气味的生的草叶,比如味道比较像薄荷的十香菜,怪味藿香,还有包括一种叫荆芥的菜叶子,味道很难闻,这些东西放到菜里感觉就像往做好的菜里放法国香水或放肥皂。而且郑州人做菜特别喜欢放香菜,做什么都是一层香菜)。很多东西油特别大,口味也很重,吃多了会腻。
但夜市和小吃特别好吃,烧烤种类特别多,凉菜也很有味道。小摊我喜欢军力,喜旺,大点的店喜欢建文的无边界融合菜。我去过很多城市我觉得河南的凉菜是我到过的地方做的最好的。夏天有炒虾尾,特别好吃的饺子,冬天有醋鸡锅,碳锅鱼……四厂的烩面,烩羊肉好吃到炸,郑州的烩面是真好吃。伏牛路葛记焖饼的伊府面也特别合我的胃口。
郑州的公交四通八达,车型都很新,而且统统一块钱,有很多纯电动公交和混动公交。这类公交车起步和刹车特别猛。郑州的地铁不发达,市区只有两条线,加上一条郊区线,但是地铁周围的商圈特别多。
郑州的出租车一般来讲比较正规,但是去机场的出租车就很黑,会不打表。按照出租车司机的说法,郑州市区市政与机场新郑市市政之间有矛盾,新郑不允许郑州市区的出租车在新郑拉客,所以郑州市区的出租车就只能拉着人去,空着车回。从老火车站到新郑机场甚至要200元。但是这种情况,司机会说明的。所以去机场最好的办法还是公交加地铁。
郑州当地人都比较随和,也没有网上传的那样特别喜欢说河南话,反而当地人普通话口音特别正,郑州市区说普通话的人有占半壁江山的感觉。当地人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和气——随和,客气,很少能遇到脾气暴躁的人,老火车站以外的地方也没遇到过骗子,上学和工作几年来也没有被偷过东西。很多人都是小市民,而且是过日子求安生的那种小市民,居家顾家,精力都放在生活上,不爱惹事,客气,甚至陌生人之间比较冷漠,熟人之间外冷内热,干什么说什么都留分寸留余地。公交车让座在当地已经可以说是病态了,老人给年轻人都让,一路下来各种让座让座让座………………在我看来郑州的公交让座已经让出一种文化来了。
但是有时候也觉得当地人太安生太安稳了,不太有拼搏和冒险的精神,做什么都有种当小白兔的感觉,特别老实特别乖,特别听话,顺民的感觉,大街上很少,真的很少遇到吵架的,而在上海,大街上或者地铁里吵架还挺常见的。不过我觉得郑州人不太跟人吵架是因为河南人嘴笨,我来河南这些年最深有感触的就是河南人嘴特别笨,河南人说话会捏官腔会引经据典会学媒体宣传的腔调但是就是说不出独到的东西,也正因为这样,我也明显感觉到河南人特别不会宣传自己的老家,他们只会学媒体学网文打硬广,却不能真正说动别人,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但虽然说郑州好多“顺民”,可是他们也有心眼,心眼都很低级可是也爱耍小心眼,耍起心眼来也是笨笨的,即便如此当地人还是爱耍小心眼,也特别喜欢站在高位看人,喜欢“教化人”,喜欢“道德审判”和“价值观绑架”,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中年人,你跟他没关系他不管闲事,但是你只要跟他沾上一点关系,他就非得“教育教育”你。
郑州的便利店很多,但是正规的便利店不多,习惯了工作餐吃全家的肉包和饭团的话,在郑州就很不方便。我过去工作的地方在漕河泾,完全可以早晨从家出发,在楼下的罗森或者全家买一瓶乌龙茶和一杯关东煮,然后中午在公司下面的全家买微波快餐,根本不用自己做饭,叫外卖,周末的时候坐地铁可以去桂林路,去徐家汇,甚至更远的地方,四通八达。
但是郑州的话,我住的小区只有一个东西很少的正道思达,有时候甚至连一罐啤酒都没有,却能买到RIO……到了大学科技园,是一家山寨全家,只能买饮料和可比克。点外卖,外卖商家经常忘放调料(比如点凉皮,送过来的里面就是白花花的凉皮什么调料都没有),带饭又要早起做……科技园北边街上的饭店会吃腻,跟公司合作的欢香馆自助餐还倒闭了。郑州的互联网公司很多都在开发区和科技园里,而这些地方在郑州都属于比较没有人气比较偏的地方了。
空气不太好,但是空气特别差的时候也不多,常年都是那种特别微妙的气候,说霾不霾说晴不晴的。18年空气质量还挺不错的,除了冬天……我刚来郑州的时候每次一下飞机当天晚上就会嗓子疼,鼻腔疼,就像扁桃体发炎那样的疼,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每次长期离开郑州然后再来的时候也会重复这种感受。但是我去北京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哪怕北京雾霾给我感觉比郑州浓得多,也不会嗓子疼。郑州的雾霾我感觉更像是沙尘混杂秸秆焚烧物的气体。霾是北京纯,霾是郑州烈。
然后郑州夏天很热,闷热闷热的,冬天却不是特别冷,尤其是晴天的时候,太阳地里很暖和。郑州的冬天不爱下雪,至少我来的这几年,冬天很少下雪,一般都是特别黏腻悬浊的气候维持两个月的样子。郑州的冬天好像也不怎么下零度,空气也不湿,穿一件普通外套就可以暖暖和和的了。室内有暖气,甚至还有点热得受不了。
郑州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活”。这个城市是活的,也是个有点火急火燎急功近利的城市,从路上的人,到身边的朋友,干什么都是急匆匆的。城市很乱,但是又有点像一个小国家的首都,要什么有什么。这个城市特别像一个原始版的,内向的,内需型的深圳,一线城市该有的骨架它几乎全都有,要地理位置有地理位置,要人口有人口,但唯一唯一缺的,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它比真正的一线城市少了一所好大学,这真的只是它唯一的缺点了,其它什么脏乱差啊,人多素质差啊,挖沟啊,拆迁啊,我认为都是全国许多城市的通病,也是随着时间能够改善的。
一所好大学的差距,让郑州一直在量变,而始终没有质变。郑州已经堆得很大了,够大了,让我一个一线城市来的人都深深的觉得,郑州已经有了一线城市的萌芽,然而却因为教育,使得它被堆得太肥,而没有迎来真正的蜕变。在郑州呆久了会觉得郑州这个城市有很浓的厚重感,表面表现不出来,却潜移默化的让人感觉这个城市方方面面被中原的厚重历史影响得很深。它表面浮躁和现代的外表下,仍然有一阵阵历史的厚重感从下面的泥土里渗透出来。它的包容感,也会让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在郑州居住过的理智的人在离开它后去为它辩护,中原历史文化就像个风雨飘摇的破屋子,本也雕梁画栋却年久失修,没有人修它,保养它,但它就在那里。你无法欣赏它,因为它活着,它变化着,变成了现代的模样。如果说世界上有很多古都,古城是老照片,郑州就是个演了几千年的纪录片,一直在前进,在变化,无法回放。
郑州,一个让人来了不想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