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好》
两名大学生脚踩滑轮五百公里“长途刷街”的事引发热议。这是件好事,却被交警指出,不对——它违反了交规。这件事激起了人们对于对与好的思考。在我看来,对与好虽有交集,但时常充满矛盾。
设想一个情景。体育课上,老师叫大家站队。小陈同学听到后面有人叫他帮忙捡球,便跑去做好事。但老师误以为他只想偷懒,便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甚至爆粗口。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情景。小陈同学去捡球,是在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他违法了站队时不可随意走动的规矩,又是错的;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教育小陈同学,是对的;但他言辞过于激烈,甚至伤及他的自尊,又是多种处理方式中最差劲的。从这个情景中,我们不难得出对与好之间充满了矛盾这一观点。
这个情境又与大学生的例子异曲同工。两位大学生滑轮出行,圆青春梦,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又可以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件特别好的事儿;只可惜违反了交规,又是不对的。这再次证实了矛盾性。
如果把小陈同学的例子再推进一步会怎么样呢?捡完球的小陈快步归队,并对老师说:“老师抱歉,我并非有意离队,只是去帮同学捡球,对于擅自离队的事我很抱歉。”如果这样,那位怒火中烧的老师大概也会原谅他,或只是简单地指正一下吧,上文中激烈的言辞应该也说不出口了。你看,如果这样,对与好不就找到交集了吗?
其实并非一切情况下对与好都会如上文般得到完美的平衡。比如学校规定着校服,但校服又不好看。此时,“好”只能暂时让位于“对”了。再比如,书法家为了追求文字的艺术美,往往打破笔顺的条条框框。这时,“对”只能屈居“美”之下了。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当对与好发生冲突时,常常会一方暂时让位于另一方。让为原则应当是:大是大非上,“好”让位于“对”;无关小事上,“对”让位于“好”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让二者达到调和;若实在不行,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孔子说得好:“从心所欲,不逾矩。”就让这成为我们的做事标准吧!
《对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