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学社国学与传统文化

传千圣心灯,续道德慧命

2018-09-23  本文已影响92人  罗益明

那晚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个人分享的都比较精彩,但特别令我触动的是其中有一位女生在谈到自己要以绵薄之力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时,我差点没有控制住情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或许来自于感同身受。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曾经高中的影子,那个时候的自己,满腔热血,豪情万丈,没多少人能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也没多少人会去看到自己走在这条路上的艰辛和幸福。

那一段岁月是自己极为堕落和黑暗的岁月,我突然间茫茫然失去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属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想整天依靠虚拟的网络度过自己一生,我想要我的人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和非凡的意义。可我一直在黑暗当中摸索,直到遇见了南怀瑾。

或许在当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触达到了自己灵魂深处,我迫不及待的买下了他老人家的著述全集。从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再到历史的经验,小言黄帝内经,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等等,我大致把他的全集都翻了一遍,那个时候的自己,突然之间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南先生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套节目《先生南怀瑾》时,我被其中的好多情节感动得稀里哗啦,就是内心当中有一种莫名的抽痛,让你忍不住的就落了下来泪。同时也让我突然之间意识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这么一个人,居然为了一个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信念或者目标,能够用尽自己70多年的时间,投入自己大半辈子的精力去做这么一件事,让我突然间意识到,原来一个人能拥有追求是这么伟大的一件事情,原来一个人能拥有追求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传千圣心灯,续道德慧命

在我个体独立意识觉醒的时候,在我三观养成的黄金时期,我能够碰到这么一个人,也许是前生修来的缘分,也是自己这一生当中莫大的福气。在那段时间,我的一系列思考以及写的一系列文章皆是由此而展开,形成了自己可能超乎生命之上的一些原则和信念,也许这些原则或者信念,在当时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如果能够用尽一生的时间去锲而不舍的坚守,我想也就不负此生来此一朝。

那个时候,我也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命若悬丝,尤其是中国文化在农村地带的渐趋消亡。当时我所在的学校,没有多少学生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在周边的环境里,也很难去捕捉到体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子。那个时候,自己写了一句狂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典、道藏、佛法为基石,开创出一门亘古无有之学说,惠泽后世之人也!”在我的《罗氏随笔录》中记录了不少我当时真实的心境。

我当时也还做了一件事情,我把我自己买的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全都从家里搬到学校,但是由于书太多,太重,结果把我的箱子给托坏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就自己双手抱着抱到了学校。那个时候,我也大胆在学校创建了一个华夏文化复兴协会,也算开风气之先,主要是把这些书借出去,供大家阅读。这其中的诸多细节以及行动,我都记录在自己的本子里,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有一些成果。诚所谓:成功不必在我,凡事我但尽心。但这次事情经历用南怀瑾先生的一首诗形容:“辛苦艰难独自撑,同侪寥落少晨星。松筠不厌风霜苦,雨露终教草木青。熟读经书徒议论,实行道义太零仃。乾坤亘古人常在,欲起天心唤梦醒。”

直到现在,原来高中的一些同学碰到我,都会问我:“你还在继续你的传统文化之路吗?”也许种种原因,它蛰伏在了我灵魂深处,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但一旦被触动和激发,心中的情感汹涌澎湃,止也止不住。南怀瑾先生曾经说:“一个民族,国家灭亡了,还有后人能够起来复国,但文化灭亡了,就真的没有复兴的希望了。”

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体现在对中国文化那份赤诚的热爱中,浸透在骨子里的文化血脉,不是我们很多现代人能够想象的。似乎中国传统读书人,总觉得自己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总觉得要去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触动。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哪怕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被人理解,默默无闻,但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一大原因,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愿意去担起使命,传千圣之心灯,续道德之慧命。

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怀着温情与敬意去认识中国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