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与“三九”

2017-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PAPA

        近期临近我们所说的“三九”天,各大中医医院都打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旗号,冬病冬治、扶阳祛邪、调补阴阳,还与夏天的“三伏”相辅相成。肯定有人想知道到底“三九”疗效如何,那我们先来起底一下“三伏贴”与“三九贴”。


        大部分医院里时下流行的“三伏”与“三九”贴的药方来源于清朝《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药物包括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麝香等。不同之处在于药量配比,药物加减而已。药方起源于清,距今也就300年不到,到了现代,更多宣传敷贴治病理念和思路源于《黄帝内经》所云的“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等。

        感谢中国知网,我查找了关于“三伏”敷贴的文献,五六十年代曙光医院小儿哮喘敷贴中还在使用麝香,后八九十年代因为资源的稀缺,保护野生动物法案,逐渐麝香就不再使用,而疗效相比过去,个人以为肯定会有所影响,不过文献中提出有与没有影响不大,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关于“三九”敷贴的文献知网上最早显示是80年代,有部分医院想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三伏”与“三九”相辅相成,于是就进行组合治疗,文献显示疗效也不错,达到80%。不过不少地方到了2000年以后才开展“三九”冬令敷贴。相比“三伏”贴的,“三九”贴的历史要短的多。

        另外到了“三伏”天,还有很多人去医院针灸、拔罐、艾灸等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伏针”、“伏灸”,这些都由针灸大师陆瘦燕(百度百科可查此人)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得出的,虽说此概念提出至今不过五六十年,但大量的临床实践效果来看还是相当显著的。

         最后,附上今年“三九”贴时间及禁忌症,望大家理性看待,敷贴前还需找专业医生咨询,切勿盲目跟风。谢谢!

         预贴:2017年12月11日至21日

         一九: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贴:2018年1月18日至27日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