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读书会|长征,长征

2017-10-16  本文已影响15人  平平无奇小个子

10月13日,书虫部落在芷江社区组织了《长征》一书读书会。

长征|海报

不到七点整个场景红色的椅子上围着坐满了人。到会者白发老人特别多,因为身上烙上的年代印记,长征这一话题,触发了他们尘封的回忆。

长征读书会现场

首先第一个彩蛋是行走长征实践者郭步鉴,2016年8月27日,郭步鉴从井冈山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长征路。起点为井冈山,以每天30到50公里不等的速度前行,经历千辛万苦,行走229天徒步到目的地延安。

“其实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多学红军长征永不放弃、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做什么事情,连生命都能放得下,应该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是郭步鉴在五分钟的小视频里给大家的话。

今晚讲者王红通过这本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 《长征》,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觉给我们重温党史,重走长征路。

索尔兹伯里自称“天下风云一报人”,以“非险不乐,事业乐趣在险中”为人生信念的他行走了一万多公里长征路,在76岁以一颗依靠起搏器跳动的心脏,亲自完成了他笔下“红军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写下这本《长征》。

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在外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内有各种错误路线干扰,其艰难不仅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局势的险恶,还在于党内矛盾斗争复杂激烈、国际共产主义不考虑中国国情的遥控指挥。特别让人震惊的是长征路上的30位妇女,蔡畅,贺子珍,康克清等,怀孕是最苦的,有些妇女说,在长征途中怀孕堪称最大的灾难。挺着不断胀大的肚子日夜行军可不是闹着玩的,骑在马背上也一样不好受,孩子生下后又得扔掉……她们无论如何要坚持工作下去。

血战湘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转战14个省,行走25000公里,这些如今已经进入史册,而每一个都是长征路上的艰难考验。在极端艰难困苦面前,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激情,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一往无前。

讲者|王红

重读长征,短短两个小时,讲者传达的理念逐渐清晰: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文化源自于一个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仍然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次重走长征路,像90后小伙子郭步鉴一样,身体力行,体验当时的艰难困苦,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历史不能忘记,重温党史确实有必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