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国37
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家族世代在吴地做官,据说他们家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代。
也有人说他家祖上跟王婆是一个职业:卖瓜的,自卖自夸罢了。
史籍记载,孙坚出生之前,孙氏祖坟有数道光泽冲上云宵,使云彩五光十色,绵延数里。
左邻右村的人一看这景象太难得了,都跑去观看,这比放烟花好看多了,而且不要钱。
父老乡亲们议论纷纷,都讲这可不是一般景象,这孙家不得了,要强盛了。
另外还传说,孙坚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梦见肚子里的肠的从腹中脱出,环绕吴地,醒来之后很害怕,就跟邻居一位老太太说了,老太太觉得这是吉兆,劝她别害怕。
等到孙坚出生长大成人,果然是身材雄伟、容貌不凡。
当然了,这些意象历朝历代开国君主都是这样,连今天我们北边国家小胖家族,三代统治者出生的时候,白头山上都有异光,或者有慧星。三岁会开枪、七岁会开飞机就不说了。
十七岁的孙坚任职县吏,那个时候就表现出有勇有谋的一面。
那一年的一天,孙坚和他爹一起乘船去钱塘办事,途中正碰上一伙海盗,正在岸边分赃抢掠商人得来的财物。
同行的商旅看到这个情况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靠岸。
孙坚一看就跟老爹说了,“此贼可击,请讨之。”意思说我可以去把他们都弄死。
他爹说,“非尔所图也。”你管这事干嘛,这不该你管,这是公安局的事,跟咱没关系。
孙坚不听,提起刀,吆喝一声大步奔向岸边。
海盗们听见声音看过去,只见孙坚一边走一边用手东指西指,好像正分派部署众人进行包抄围捕。
看到这般情形,海盗们胆虚,误以为官兵来缉捕,惊慌失措之下,扔掉财物拔腿就跑。
按理说到这个时候见好就收是吧,毕竟已经把财物追回来了,况且孙坚只是孤身一人。
万万没想到孙坚没有罢休,追上去砍杀了一个海盗,才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返回。
因擒贼有功,郡府就升他为代理校尉。孙坚自此声名大噪。
当时地方有人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集同伙数万。
地方受命征剿,就派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精良勇敢壮士一千多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没多久就把这股势力荡平了。
这一年正是汉灵帝熹平元年,刺史向朝廷奏报功劳,参与平叛的将领们都升职了,其中孙坚升为县丞,相当于现在县公安局长。
孙坚先后在三个县做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
由于孙坚为人豪爽,很多人喜欢与他结交。跟他往来的人,不管老少、地位高低,孙坚对他们就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
到了东汉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朝廷大动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对黄巾军进行镇压。
中郎将朱骏奉调围剿威胁洛阳的黄巾军,朱骏早闻孙坚名声,就奏请朝廷让孙坚担任佐军司马,来协助自己。
于是孙坚在地方上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总共一千多号人。
孙坚就领着这一千多号人,跟随朱骏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以勇猛著称,常常置生死于度外。有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结果被敌人击败受伤,从马上掉了下来,马儿自个径直跑开了。孙坚就顺势趴在草丛里,以避耳目。
当时一片混乱,将士们群龙无首。
正在发愁首长哪去了,发现座驾回来了。原来孙坚的马并非跑掉,而是回到营中。
孙坚这匹马真不错,通人性,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着马去找,才在草中发现了半死不活的孙坚。
这老马识途,救了孙坚一命。
孙坚在营中休养了十几天,伤势稍有好转又奔赴战场。
此时的黄巾军负隅顽抗,无路可走之下,只得固守宛城。
孙坚领兵进攻,身先士卒,冒着枪林箭雨率先登上城墙。
将士们受到鼓舞,争先恐后地不断冲杀,不久就攻下了宛城。
呈报战功之后,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后来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那时董卓还是个中郎将,朝廷派他前往讨伐,结果未见成效。
所以朝廷另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张温经部下推荐,就奏请孙坚参与平叛。
张温率部驻扎在长安,命人传董卓来见。
董卓对于这种“空降”领导的方式很不满,拖了好半天才来。
张温不高兴了,见面劈头就说,我作为主将招见你,而且有朝廷任命书,你竟然姗姗来迟,你啥意思?对我不满还是咋滴?
张温这一责备,董卓不干了,本来就是个莽夫,再加上打心里也瞧不起张温,就大声道,今个我就来晚了,你能把我怎么着?
当时孙坚正好在坐,全看在眼里,等董卓走后,就对张温说,将军率领大军威震天下,你根本用不着董卓,而且他为人跋扈,对于平叛举棋不定,影响军心,如今刚见面就对您无礼,此人是个隐患,倒不如趁机把他干掉。
但是张温优柔寡断,不肯采取行动。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孙坚劝张温诛杀董卓的事情,被传开了,所以俩人的梁子就结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