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陪伴营09/10|秦汉·汉武帝
经过汉高祖一手平定下江山,历史真正进入正常有序的发展阶段,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弊端进行反思和整改,内抓发展,对外维持稳定,减轻赋税慎重刑罚,通过一系列政策,增加农业劳动力,把农业做为发展的核心。
历史终于来到清明盛世遇到了开明的领路人,到了文景之治后,社会形态非常祥和,已经废除了酷刑,税率降低了很多1/30,粮价大幅下跌,社会越来越富足。
到了汉武帝即位,西汉已经非常富足,国家实力非常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当时内部依然存在国家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营私舞弊的现象,外部时有匈奴骚扰。
汉武帝针对这种局面,推行了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
政治方面,组成内朝和外朝,大量选拔人才,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通过消弱王国军事兵权,保留其经济权利的方式,加强中央的权力,实现权力集中。
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地主豪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军事方面,主动攻击匈奴。进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铸造五株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法定货币。
思想方面,尊儒尚法,建立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
秦始皇统一天下,合并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可惜时间太短,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不彻底对六国复辟力量进行“釜底抽薪”,就不能消除某些地方势力的分裂倾向,也就无法完成华夏真正的统一,尤其是国族意识的大一统。
事实上,最终打破旧有的割地分封思想,完成华夏民族国族意识的大一统,这个任务是汉武帝真正完成的。
汉武帝通过分割了各地诸侯的王权,将诸侯国逐步“碎片化”,并且剥夺了诸侯们的多数军政权力,仅保留经济权,从汉武帝以后,地方诸侯又进一步演变成被架空的虚职,而不再是地方权威。此举基本破除了各地百姓对诸侯的依附关系,也让普通人失去了“忠于诸侯”的法理基础,让“忠于朝廷和皇帝”成为普通百姓的最终选择。
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六国复辟力量最终成为了“无源之水”,无人再去怀念先朝往事,家族过往。某些地方豪强即使对中央不满,也无法再打出“复国口号”,揭竿而起的理由也只能另辟蹊径。
通过一代代的努力打拼奋斗,汉武帝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和合并,通过制度制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更加稳定。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的大一统之下,封建政权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当时的统治达到鼎盛,国富民强,仓廪充实,一派盛世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