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英雄梦
《邪不压正》。真棒!个人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世界主义,黑色幽默,浪漫主义,女性主义,唯美主义……很多概念化的东西终摆脱了文字的符号化,成就了艺术与观感的美学冲击。
姜文干的事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事,死活灌醉了自己,也灌醉了观众,开始做梦。
在搭建故事结构,还原画面与氛围的方面上,他是踏实的。不过在构建了这些真实的符号们后,他开始荡气回肠地逐一敲碎——就像是彭于晏扔碎片一样。从磕头到枪声到紧迫的台词,张北海老爷子的《侠隐》的印象,北平的印象,老北京讲话的印象,生死的印象,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赋予复仇的印象等等,都被一一击碎。留下来的,就是一种意识流的美学。
提起整个观影过程中的联想,脑海里出现了吴宇森的《英雄本色》,昆汀的黑色幽默,《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幽默,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三部曲之一的《西部往事》,陈逸飞的《人约黄昏》——以及姜文之前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最终《邪不压正》呈现的那种效果是很鲜明的——它在太多的影子中走了出来,成了新的一部经典。这里的经典,见仁见智,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人深恶痛绝。我属于前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梦”这个字。
这是一个姜文的梦,但不仅仅是他的。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有梦,什么为师父复仇,什么女皇帝,什么反清复明——各有各的奔头。这就是乱世中的精神气。而这种气,靠的就是这些看似冗杂的符号所堆砌成的画面所形成的。当然,故事的结尾便是一种英雄江湖情,正义摧枯拉朽——同时意识也在摧枯拉朽,将所有纷乱的都消灭。
周韵清新优雅,彭于晏阳光健美,许晴先进性感,廖凡踏实深刻——还有姜导的配乐之恢宏,当真挑不出毛病。
姜文拿自己的江湖英雄梦,狠狠地玩儿了把黑色幽默,最后只留潇洒二字。这便是大院儿出来的爷们儿。
直到这一秒,有些期待贾樟柯先生的《江湖儿女》,张艺谋的《影》。我想看看这几位的江湖,哪个是能灌醉我的一壶浊酒。
后记:那日台风天,“玛利亚”似乎地降临在潮州。我走在从前熟悉的三楼看台。看似是属于我的记忆里的私有的屋檐,可惜从前没走到那头去看看。小时候啊,只知道工厂的烟囱,凤凰山——居民楼。长廊那头从没去过,至于原因,也不自知。直到那天,雷响了也再听不见野犬吠,只听得摩托车在废弃的工厂外吵闹着——工厂和童年的记忆一起走到尽头。就是这么的,我嗅着别家的饭香,听着小男孩儿和小姑娘两小无猜的对话,透过花与电线,我走到了长廊的尽头,也终于看到了长廊那片的屋檐。比起北平的屋檐、北京的屋檐,我跟稀罕在那上头走走。
望有一日,我能在那片老房子的砖砖瓦瓦上当回猴子——哪怕是老猴子,也好。
2018年7月17日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