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
杨同因帮助穷人打官司被抓去充军,途中经过一个村庄。当时正是酷热的夏季,杨同走了半天的路,口干唇裂,想找点水喝喝。
他被两个解差押着来到庄头的一户人家。只见这户人家门前挤满了人,杨同走上前去一问,才知这户人家姓李,是丁员外家的佃户。丁员外家的小少爷养了一只鹤,鹤颈上挂着一块小牌子,牌子上写着“丁府之鹤”,所以这只鹤不管飞到哪里,都没人敢碰它。
一天,这只鹤飞落在李家租种的田里,真是不巧,被李家养的狗扑上去咬死了。
这可闯下大祸了,把李家一家吓得大哭小叫。庄上的人都围在他家门前,虽说十分同情,但谁也出不了好主意。
杨同听了,沉思了一会,他先求人给他弄点水喝喝,然后说,他有法解救李家。
周围的人半信半疑地给他端来了一碗水,杨同“咕嘟,咕嘟”将水一饮而尽。接着就把这家的主人老李头喊到一边,悄悄讲了几句,然后写了个纸条叫老李头放好。
不多一会,丁家果然派人把老李头抓进县衙里去了。县老爷升堂了,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
问老李头:“姓甚名谁?”
没回音。
“家住何处?”
没回音。
“你家的狗为何要把丁员外家的鹤咬死?”
还是没回音。
县老爷急了,问丁员外:“此人是聋子还是哑巴?”
丁员外答:“他是我的佃户,一向耳聪目明,今天是在装傻。”
“哼!不是哑巴聋子,竟敢不回话,给我重打四十大板!”
差役们把老李头拖下去狠狠打了四十大板,拉回来再审,还是一句话也不回。
县老爷火冒三丈,吼道:“再打四十大板!”老李头又被打了四十大板。
然后拉回来又审,可他还是一句话不说。
这时候,老李头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动弹不得了。
县官见不能再打了,只好传言退堂,改日再审。这时老李头却把杨同
写给他的纸条递了上去。
县老爷睁眼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鹤虽有牌,
犬不识字。
禽兽相争,
与主无关。
不答县官,
笑其无知。
县老爷看罢纸条,先是愣了愣,随即大声说道:“佃户无罪,把他放了。”
为什么老李头不敢回话,县官一会儿打他,一会儿忽又放了他呢?
原来其中的奥妙都是杨同一手安排的:因为杨同十分了解这个县老爷天生爱面
子,所以先叫老李头不回他的话,以显示知县的无知,然后再把字条给他一
看,点了他的痛处。
知县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不被人笑话,这才放了老李头。就这样,杨同不费吹灰之力,帮老李头打赢了这场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