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引发的内观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仁月君
内观可以更了解我自己

一位妈妈,在同学的微信群里丢了一句话,让大家帮她选孩子表演节目的音乐。提供了两个元素,一是钢铁侠的衣服,二是跳舞,后面就再也没有其他资讯。出于好心,出于“授人以渔”的好心,我私聊了她。我说了两句话,一是向她了解更多的关于节目的信息。二是说了一句“可能我接下来说的话会很直接,你要是愿意听就做好心理准备。”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引发了后面的事情,而让我开始反思。

我开始去思考,我这句话哪里有问题?

年轻的时候,年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好心没好报”。说实话,我也有过这种心理,可是就在刚才,我就在想,为什么我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的回应。我想,我的方法有问题了。

我想了想,什么样的角色会主动去纠正别人呢?你的妈妈,妈妈会告诉孩子这不对那不对。你的老师,老师会纠正孩子的行为和错误。你的亲人,亲人会告诉你,你要怎样就能更好。还有就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这些人会主动纠错呢?一是为了你好,二是因为惯性,三是角色职责。有些人会觉得,作为我是你的什么人,我必须要告诉你什么。有些人是在长时间的条件反射下,就会这么做。

而我,刚刚这四种角色中,我都经历过。而对于我这个同学,我的角色占了二种。一老师,二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种角色是我同时兼顾着的了。我是一名老师,而且是她的朋友。所以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莫名就有一种“你妈觉得你冷”的嫌疑。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还是同学,我又凭什么比别人能的口气呢?

所以从这句话,这一个动作中,我看到了自己角色不清的问题。

而我反思的第二个问题,对于沟通来说,也是不佳的做法。佛渡有缘人,这个有缘人其实指的就是别人主动来找你寻求帮助的,才是最佳的施救时机。对于成年人的沟通,我犯了一个沟通的禁忌。不管我刚刚是在演讲也好,还是在沟通,抑或是谈判。我都犯了禁忌,因为我在对方还没有认同的时候,就急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很容易让对方反感,从而造成了“好心没好报”的现象。在我说出我可能说的话会比较直的时候,就让对方产生了反感,加上我是老师的身份,很容易就联想到教育的口气。所以当我还没有表达出我的“直言”的时候,别人已经不想听了。

第三个问题,我想说说一个现象了。有很多伙伴提出的一些问题,其实百度就可以帮你解决的。还有一些伙伴,提问题的时候喜欢提开放式问题,比如下周我要参加一个活动,我穿什么衣服比较好。说实话,这种问题让想帮你回答问题的人都无从下手。因为别人毕竟是不知道你要参加什么活动,是年会呢?还是同学的生日会?还是公司产品发布会?对于提问的人来说,你是否需要把信息说全了,别人才好跟你建议呢?可能这些伙伴会说,你又不问我,我哪知道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我们又反过来想,是你想找我帮忙,你不多提供信息,谁有那么多时间去问你呢?所以我经常会跟身边的人说一句话,能百度到的答案,就不要不经大脑问别人了。还有提问的时候尽量让别人做选择题,不要让回答问题的人做问答题。其实这种现象在哪里都有可能出现,同事,朋友,亲人,甚至是孩子都有可能是这样的。所以我应该习惯这种现象,毕竟人本来就是多元的,我应该接纳。

最后,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心理学有个词叫“不求不助”,所以今天我一度在后悔莫及的时候,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对,也独自承担了这个“恶果”。我当时好心,是想告诉这位妈妈如何提问更有效,也就是我刚刚说的那个现象。而这位妈妈并没有向我求助如果才能更好的提问。所以并没有“求”,因此我不应该“助”。所以我把这件事当成给自己的错误的一个警醒。(当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我还看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就不多做分析。)

一句话,从角色认知,心理分析,沟通方式,社会现象四个方面让自己反思。也让自己长教训,更让自己成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每日三省吾身,哪怕只有一省也有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