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道理
我以前一直觉得性价比是买东西最聪明的思维方式,就在临近2020年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那是一个思维定势,而且自己还深信不疑,我总是会因为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而开心,这种快乐来源于对能创造消费剩余价值小聪明的认可。大家都是对自以为是的东西很笃定,就在新年元旦,我第一次独自开车上高速去给自己买一件心动的新年礼物。这也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意识的仪式感。
当你追求性价比的时候,你就会忽略最优品质和最心动选择。而潜意识里给自己的暗示其实也只是你适合最实惠的,而不是最好的。这种暗示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设限。有这样的设限后,你就会总是围绕在你设限的区间里不自知。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新的思考。
贵的东西,确实很多是品牌的造势效果,但是它卖的也是心理学,大家更多的是为了用品牌和精致彰显自己的品味和身份,这在社会上也有其道理,毕竟人靠衣装马靠鞍,很多人看待人和对待人的方式是会以这些作为依据的。没有一身华丽的行头,可能你去谈业务连门口都进不去。但是,融入社会或者为了社交需要,讲究这些适度就好,如果过于追捧,就会被外在的这些羁绊。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说过,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有钱,买奢侈品买的特别多,消费能力很好,但是很多都是找代购去买,其实真正奢侈品卖的也是消费体验,也就是你走进那个精致的店铺,去试一试,享受精致服务的感觉。因为这个奢侈品本身跟别的商品在品质上并没有相差太多,差的只是这种体验和品牌的价值。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在品牌价值上驻足,这种聚焦点是关注在外在评价上的,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就好,而且当你很厉害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只因为这些外显的东西看待你了。而只凭这些看待你的,其实也不值得你认真看待。更多应该是关注它带给你的消费感觉和心理变化。你是在讲究生活,不是在将就着生存。
我因为是女人,也是妈妈,可能更多的会想写给女孩们和妈妈们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多爱自己,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些有品质的东西会让你开心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此。你刷卡的时候,会提醒自己,我要好好努力工作,我在为更好的自己创造着。在中国的传统里,大家都很含蓄,大人们都怕孩子骄傲,就都愿意从小用打击孩子的方式激励孩子,家长们也都爱孩子,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会羞于表达,比如亲吻拥抱或者爱的语言,这会导致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普遍有着深深的不值得感。你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那不是偶然,是潜意识在操控你的人生。要自己觉察到这些,找到力量,所以就适度激励自己,自己去学着给予自己更多的价值感,女孩子给自己买礼物就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当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要盲目攀比。还有一篇报道说一群外国的太太们坐地铁,说看见挤着地铁的女孩背着很贵的包包觉得心酸,因为那些贵的包包其实需要匹配相应的房子和车子,其实消费这个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习惯,也许那个女孩就是很喜欢包,她愿意节衣缩食很久去得到它,这不也很勇敢吗,因为地铁上背贵的包包很容易被认为是虚荣的,或者人家本来有能力但挤地铁就是为了环保呢?所以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只用一种角度去看待,没有哪种人生和观点就具有明显优越性的。没有处于别人的人生中,也就永远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去贴标签。
女人的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我看了很多女孩因为男朋友不送礼物就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有能力给予自己的一切的时候,你不亏待自己,你还会在意别人爱不爱你这件事情吗?别人的爱我们好好感激,把它当作锦上添花,不要当作必须如此,这是自爱的开始。也许你会说我没能力,我对自己好不起来,其实对自己好又哪里仅仅是从物质上才能达到?你静心给自己做顿好吃的,你听听音乐,你看看书,你出去走走,你为自己画个妆然后多照照镜子,这不都是在爱自己和陪伴关注自己吗?你先把对别人的期待拉回到对自己的关注上,把心沉下来,用当下可以做的去创造更好的自己。
爱自己也要有边界,不能过度的沉迷于物质,这些会消耗人的精力,有节制讲品质,适度的让自己尽量过的舒服一些,开心一些,时刻让自己充满能量,多给自己营造爱的氛围,多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
我也真的希望女人们都能独立自强,把希望寄托在外在的人事物上,不如给自己赋能,设定一个个小目标和小奖励,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最能唤起你的价值感,我们终其一生,其实真正找寻的就是自我价值和认同感。愿有很多人爱你,如果没有,愿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愿你多爱别人,福往者福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