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尉说说读书

是时候科普一下真正的《西游记》了

2017-02-18  本文已影响302人  大尉说说

年前读完了中华书局版的《西游记》,恰逢大年初一徐克和周星驰的 《西游伏妖》上映,谈谈我对电影和原著的看法。

目前豆瓣上几万人看了电影,打一星二星的不在少数。看过电影后大抵都会冒出这么一句“什么玩意儿啊!”——莫名其妙,乱七八糟。如果你不幸带着孩子去看了电影,我真想提早劝大家一句,《西游记》本就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而是一个黑暗的恐怖故事。这个故事按中华书局编辑部的说法,是“抒发人性的幻想喜剧”——没错,归根到底它的结果是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当然是喜剧。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原著中“抒发人性”的部分,殊不知,那就是最黑暗、最值得推敲的部分。

而作为西游迷的周星驰, 深得原著中对人性洞察的精神,在改编剧本上也不遗余力地把人性的幽暗发挥极致,这多少令深受86年央视版《西游记》影响的一代人心理不适。如果你本想带孩子去看美猴王怎么战胜妖怪的,那抱歉,周星驰的核心绝不会让你看这个。

第一,猴子本就不美。

第二,唐僧不是至善的师父。

第三,八戒、沙僧也都不是协同作战的好队友。

就这三点而言,无论哪个挑出来塑造角色都能让你目瞪口呆。猴子是丑猴子,师父是絮絮叨叨的烦和尚——这两点周星驰在早年《大话西游》里已经表现得很好了。而再进一步告诉大家,八戒是个纵欲的猪刚鬣,沙僧也是恐怖的杀人狂——周星驰在上一部《西游降魔》里也告诉你了。那到这一部《西游伏妖》要说的是什么呢?师徒间的蝇营狗苟,取经路上的种种猜忌怀疑,每一步都走得险,既要克服自己的心魔,还要打压队友对自己的排挤甚至扼杀——说是一起去取经,其实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相互博弈。这恐怕就是让很多人都受不了的部分。

你以为那是周星驰一厢情愿的无厘头改编吗?不是的,那就是原著里写的。

举个例子,当唐僧一行人到了比丘国(巴贝尔当国王的那个国家),他们闯下大祸后,国王大怒问道:“是谁干的?”唐僧二话不说把手指向了身边的孙悟空,“是他!”——这不禁让我大呼叫好,是啊,唐僧就是这样的人!

放到原著里,《西游记》不止一次对唐僧这点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里,孙悟空打死了路上三个打劫的草寇。唐僧装模作样给尸体念经:“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

八戒笑道:“师父推了个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

三藏又多念了一句:“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大圣忍不住笑道:“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受了多少辛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叫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打杀人!”

猴子干脆狂怒, 又往尸体上倒了几棍。(这里绝对是邪典恐怖片桥段。)

事实上猴子也了解师父的为人,他说,你念那经也没用,我在天上地下都认识人,随你怎么告。唐僧没辙了,又翻了面孔说,“徒弟呀,我这祷祝是教你体好生之德,为良善之人,你怎么就认真?”一句“我都是为你好,我说笑呢”推了个干净。

这样的猜忌和博弈,在原著里比比皆是。孙悟空为被唐僧怀疑、被八戒背地里黑吃了不少苦。他原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上路,一心只想保护师父,但每每他履行职责打杀妖怪后,那虚伪的师父总要来装一把“政治正确”,甚至念紧箍咒残酷体罚,让悟空心灰意冷。而八戒这样的平庸队友当然不会心疼,每每悟空被打压后他就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不但不会帮说好话,反而雪上加霜倒打一耙。只要悟空打怪落难,八戒的潜台词永远是“死猴子终于惨了”——言下之意,“取经成果我就要分一大半了”。

说来这天真的猴子吃了不少人性阴暗的苦,第五十七回干脆到观音那里大哭一场,心灰意冷回到了花果山。而就在这时冒出了假行者(其实也是一种隐喻,暗喻人心善恶、正邪两面),给剩下的唐僧几人添乱。真假行者打杀之时,你猜唐僧、八戒、沙僧三人是怎么商量的?

三藏道:“你可趁他都不在,到他洞里取出包袱,我们往西天去罢!他就来,我也不用他了。”

心疼悟空的我读到这里都要心凉一大截。这都走了一半的路了,你师父还没把他当自己人,反而就是个利用的工具。有用的时候让他替你挡身护体,没用的时候用过即弃,仔细想来,心不可谓不寒,人心不可谓不冷漠。然而再仔细对照一下,这不就是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么?放之职场也好,复杂的社会关系也罢,谁能保证每个人都是完美的猴子,一心只想保护师父上西天取经呢?连带队的人都不能保证。

在真假猴王大战过后, 悟空又回到了取经队伍。只不过他再也不像从前那么天真了。他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师父是人,八戒是人,只要是人,就不是完美的。 所以悟空也变得像人一样,会偷懒,会栽赃,会暗地里戳人,小心提防。在有凶险的时候他再也不像以前勇往直前一人担当,死也要拉个垫背的,他总会让八戒先行;在八戒走后悟空还会暗地里去找他做坏事的证据,给唐僧时不时地秀一秀,“你看,你徒弟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到很后来,唐僧才渐渐改口,说“悟空是我的好徒儿”。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失望透顶了——什么?《西游记》竟然是这样的?

是啊,正因为它这样,它才能千古流传, 直到今天都在被人改编、被人想象。难道它能成为经典名著,是因为它把打打杀杀的戏码写得特别好、又或者把天上仙境写得特别令人向往么?不是的。如果只是写美好如何美好,《西游记》永远都无法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写了“不美好”的部分,它才真实,它才让你感同身受。

而我昨天看到韩松落写的影评后,也十分认可他提到的一点: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大多尽力美化唐僧四人,陷入了“以为如此果然如此”的表面美感里。而《西游记》的小说本身,说的是“以为如此却没能如此”。周星驰的改编成功之处,是“以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

如果你研读过小说,再看周星驰改编的电影,一方面会反过来再次咀嚼原著的精彩之处,另一方面也会被周星驰的改编所震撼。他将原著之精彩进行了加工再放大,将唐僧之虚伪放大一百倍,将八戒之贪婪放大一百倍, 将悟空的暴虐放大一百倍——可想而知,原著本身的阴暗已经颠覆了常人的想象,而周星驰的夸大更不会让人轻易接受。但能领略《西游记》之美的读者们恰恰会鼓掌叫好:这才是真正的西游啊,真正的艺术再加工!

最后说到电影。有人讲这部片子除了特技就是垃圾,而我的感受恰恰相反:看华语电影界,有几人能把《西游记》的想象力拍出来又能颠覆人的想象?唯周星驰、徐克二人,他俩的联手没有让我失望。

如果说开篇塑造的唐僧的黄粱一梦(在小人国中获得终身成就奖本就十分讽刺唐僧的爱慕虚荣)还符合预期——和《西游降魔》那个惊悚的鱼怪开篇相比还有点力不足。

但随着取经的发展,大战蜘蛛精一回已经把原著的惊悚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亿万蜘蛛汇聚起来变成一只大蜘蛛的场景真令人看得鸡皮疙瘩直起!

而我感到最震撼的是,比丘国把童真改变成了虚假邪恶之国,所有的玩具都成了恶的代表——令人毛骨悚然。当比丘国王现身的那一刻,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原来是只弹簧玩具!——这里真的很周星驰啊,解构再解构,只消用一秒的时间就能打破你的固有思维!让你感到原本感受的某物已经颠覆了它本来的意义,往后你再看身边的玩具——它们是不是也会变成邪恶的王国和你内心狂魔的种子?总之我再也无法直视了。

至于被人吐槽炒冷饭的“如来神掌”和林允,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来在海天之中升起,林允一如既往地表现纯真——顺带还解构了白骨精。在原著中,唐僧本就为情所扰, 说不上真的喜欢什么女人,但作为人的七情六欲确实是他取经路上的心魔。周星驰用一个“段小姐”和一个“白骨精”来指代情欲,正如用“终身成就奖”的诱惑来指代唐僧想要的名望一样,电影(和小说)玩的就是这样的魔术。虚虚实实,欲念和压抑欲念,只在心中。

在《西游记》小说的最后一回,当所有人取到真经时,你再回头来看他们的取经之路,多少有些讽刺。其实取经取经,取得的是什么呢?真的是那五千多卷经书么?又或者“斗战胜佛”和“XX菩萨”的名号?对猴子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对八戒、沙僧来说,也不过如此。

谁都知道许多妖怪都是神仙身边的一个畜牲,能打败他们,不是靠悟空有多了不起的本领,而是靠他去求了各界人情,放大家一条生路。故事中最精彩的当然也不是打完怪之时,恰恰是每个人面对未知的长路,不禁要怀疑自己、怀疑身边的人、甚至怀疑目标本身。 因此他们几个不同环境里成长的人也好,妖也好,都要克服自身的心魔、打败他人的猜忌、又要齐心协力去对抗外界险阻——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周星驰深谙人性,又在这些年的修炼中越来越坚持内心坚持的“真”——从某种程度上说,悟空是他自我的一个完美寄托。这个《西游记》中的主角,有灵性,有本领,有勇气,有坚持,也要面对种种邪和恶,努力融入人世间。取得的“真经”,事实是如何对待自我、对待他人的领悟之道。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个邪恶和童真并存的小孩,我想真实的周星驰也许就是如此:相信一些纯粹的东西,但又不得不对现实失望。在光明和晦暗中, 唯有幽默和想象来解一切。电影就是最好的工具。

我相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孙悟空。读《西游记》小说,和看《西游记》电视、电影,也不会是同样的感受。

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童年时央视版的《西游记》自然无可逾越。孙悟空是真善美的化身,也是多少人心中的完美代表。

只不过周星驰给出了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解读。一个丑陋的、自我怀疑、对世事失望的孙悟空,同样也是原著中真实存在的角色。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也会对这部分感受更深。

但要打破那固有的思维、完美的想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多少人都情愿捧着爆米花,去影院看一场不费力气的好笑电影就假装度过了完美的一天。当真的有人敢于说出真相时,我们反而会说:荒谬!可笑!那不是真的!

那么,是不是好的作品,就等时间的检验吧。

▲《西游降魔》中的悟空

其他相关影评:

1、星爷的两部关于西游的作品虽然起了个带西游的名字,但是内容真的和西游太不一样了,第一次看西游降魔真的是颠覆了我对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的认识,唐僧怎么这么邋遢,这哪里还是那个重情重义的悟空,悟空也太残暴了,可能因为这点我对这部电影真的印象非常深刻,我看电影其实就是为了娱乐,大部分电影是看完了就抛到脑后,降魔篇我却还可以看两遍看三遍也不觉得烦,星爷的西游太与众不同,可解读性也真的很强。

我看西游2星爷接受采访时说过:"电影里有很多细节,我不说,希望观众自己去发现",可见西游并不是表面上剧情那么简单,星爷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有些人说是别人的影评是过度解读,我看不见得吧,关注了西游伏妖官博也可以发现,星爷对西游原著也是下了功夫的,说星爷是喜剧之王只是因为他的电影能够博得观众一笑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星爷的喜剧不仅仅是喜剧,更是富有内涵值得推敲的。

2、暗黑是赞同的,但觉得暗黑的还不够彻底。几位露脸的演员的演技不多评价,其实大部分人只是想把演员换了,就算没名气的也好,吴亦凡和林更新真的不喜欢,或者说他们毁的太多了没有信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星爷做了导演后的表现手法和思维境界也不同了,以前的定位是老少皆宜,轻松的无厘头,现在直接就把“没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先判了刑。

3、当初看西游降魔篇时就很震撼,是我心目中的写实西游记。以前的思维是即使是恶的,也要表现它美好的部分,像86版西游。小时候看热闹,长大再看时觉得有点不对劲,但说不上来,看降魔才明白过来,妖,原来是要有妖的本性啊!!!它是天真的,懵懂的,又是嗜血的,残暴的,即使修炼成人型,有了少许人性,却依旧依赖本能行事。从这点上来说,周星驰就很厉害!!

4、在看《西游伏妖篇》之前,一直看到有人说周星驰的西游太脱离原著。但我却不这么认为,看了《西游伏妖篇》之后,我更加相信,周星驰的西游,才是最贴合原著的西游。

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名字。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唐僧在五指山下救孙悟空时曾说:“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可见,唐僧原名为陈玄奘。

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中,猪八戒在高老庄向孙悟空表明身份时也曾说过:“……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很多人都知道取经的和尚叫唐僧,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但“陈玄奘”和“猪刚鬣”这两个名字,却是在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中才被大众所熟知。

再来,是《西游伏妖篇》中对红孩儿的描绘。《西游伏妖篇》中的红孩儿,露馅儿露在孙悟空狠狠地扇了他几巴掌,然后满脸的巴掌印忽然发出红光,随即喷出火来。

不知多少人对这个场景有印象,但在《西游记》第四十回中,吴承恩是这样描写红孩儿吐三味真火的:

“一只手扭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嘴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可见,原著中的红孩儿喷火前就是要打自己两下的。

还有,便是猪八戒对女色的情节。二师兄在大战蜘蛛精时表现出来的好色比其他任何版本中的都要露骨,但在《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中,八戒对阵蜘蛛精时有过这样一段:

“……到水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鲶鱼精……只在那腿裆里乱钻,都盘得那怪喘吁吁的,精神倦怠。八戒却才跳将上来……”由此可见,八戒的好色,在《西游伏妖篇》中绝非夸张。

《西游伏妖篇》中如同这样与原著一一对应的细节还有很多。

比如唐僧其实在原著中就是个脾气火爆的人,时不时地教训孙悟空,在被妖精抓走后也多次有过啼哭;比如沙和尚本来就是个不高兴的脸,红孩儿推脱不想让沙僧背自己的时候说因为他是晦气脸自己害怕,而唐僧也同意了……【以上转自西游伏妖篇官博】

感兴趣的可以亲自看原著找一找,我们会发现,周星驰和徐克显然是详细地研究过《西游记》的原著,才能塑造出这样的人物,写出这样的情节。

— THE END —

大尉说说∣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公众号ID:daweishuoshuo

洞见 · 价值 · 美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