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佛:论寺院的钱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53人  已注销1

(本文需要基础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信上老有人传寺院多么有钱的文字和视频,我想说两句。谈这个话题,几个事儿需要辨明关系,而不能混为一谈,哪几件事儿呢?
一、寺院受信徒供养;
二、寺院“商业化”行为,如卖“高香”,承包出去殿堂盈利,甚至整个包给“莆田系”;
三、“职业和尚”;
四、贪污信财。

以上四件,一码是一码。

先说一。为什么你们看见寺院管财务的数一桌子钱,就把这当做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呢?广大信众发心供养三宝,没有他们的供养寺院也盖不起来,用不起来,僧众也养不起来(对不起,我说的是一,先别扯上述二三四,那些另说)。你如果有任何宗教信仰,应该已经知道,进行宗教活动、维持宗教人员,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佛教有供养,回教有乜贴,基督教有“奉献”。你如果没有宗教信仰,不理解,这么看:你们一帮人要办一个组织,比如摄影学会,要场地,要全职工作人员,请问你,是不是得大家伙儿凑经费?

那些说出家人不能沾钱的人,他们真的对那些身上一个子儿也没有、跟深山老林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的苦行者有崇高敬意吗?没有!相反,他们说人家“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你在人间办佛家事业需要钱,他说你沾染世俗;你在山里头修行,他说你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人就属于瞎嚼舌头根子。他们对基督教回教也是类似态度,要么说你不纯,你要纯修行了,他就说你疯了。逻辑上说,问题根本不是宗教活动如何,而是这些人的反宗教。反宗教的话,请直接批评教义,不用扯别的,弄成“动辄得咎”。你本身认为宗教就是不对的,就应该在这个层面谈,也许有你的道理。此外,逻辑上,他本人不信宗教也不构成反宗教的理由。比如说我不看世界杯,是不是就有理由骂看世界杯的人呢?不是的,大家应当彼此尊重,而不是对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讽刺挖苦,除非人家妨害了你(比如对异教徒搞恐怖主义),特别在宗教这样严肃的话题上。

那么对于这些人,我希望他明白的是,佛家的一切法事,包括布施在内,都是一种mind training,心性训练。什么意思?所谓“空花佛事,水月道场”,佛家把佛事跟道场比作空中生出的花(幻觉)、水里头看到的月亮倒影,是空有不实的。而上道场做法事,是为了训练心。有小孩儿的人,你没训练过孩子的慷慨吗?他有个糖,你说“给爸爸吃吧”,他给你了,你夸奖他,正面反馈,再加个糖,激励机制,两块糖一块儿还给他,是吗?布施就是这个道理。进一步说,布施让人能舍弃自己的财产,能给出去供养三宝,这是破除我执(对自我的执着)的有效训练方式,毕竟,我执是我们一切苦的来源。

以上可以解释,只要佛弟子是发心供养三宝的,他这个供养就起到了mind training的作用。比如说,这个寺院不是正信道场,是假的,我懵然不知,还是进去捐了钱,这样做的修行效果(也可以说成“功德”)是跟捐给真正道场一样的。这就好比说,有人假装是你,跟你儿子说“糖给爸爸吃吧”,他以为那是他爸,给那人糖,他同样是完满了慷慨。当然,在信徒知道了这可能不是清净道场的情况下,一般也就不会供养了,这也很应该。

再说二。我认为寺院为了增加布施而创立某些收费名目,未必是不对的。拿上头例子说,咱们要办一个协会,缺乏经费,好吧,咱搞一个募捐晚会卖东西,咱再搞一个抽奖,争取募来一万块钱,拿其中两千块作为奖品给抽上的人。如果不牵涉到其他比如贪污,这都无可厚非。贪污是贪污,公款是公款。两码事。不能因为有贪污,就否定募集款子的正当性。好比说“某协会官员大张旗鼓搞募捐,但把捐款都塞进私人腰包”,有错的不是给协会募捐,而是“私人腰包”。如果捐款没入私人腰包,没有逼捐诈捐,自觉自愿,就是合适的。当然你说,“没有私人腰包他就不会募捐”,maybe,但这毕竟不是一回事。

“大年初一烧高香”,民间形成攀比风气,要抢头注香,这个现象当然是恶俗,但是寺院无力禁止。如果不管一下,只怕午夜就拳打脚踢出了人命。咱说实话,佛教,有多少不是塔儿哄的?跟广场舞人士的素质差不多,而且其实两边儿人还高度重合,至少女性是如此,跳完广场舞,大妈们就上寺院烧香了。寺院出面安排烧香,那么头香给谁,说来说去,也只能给供养多的大施主。三岁小孩儿也会说“这太俗气”,问题是,你认为不给大施主给谁?“凭什么给张三”,众人都认为该让自个儿得。我话撂这儿,如果你是寺院住持,过年了,你会怎么处理第一注香?是撒手不管,让信众自相争打,乌烟瘴气;是安排给本地最高领导;是安排给大施主;还是其他方式?别跟我说,请您别别别别跟我说“佛门清净地就不该有大年初一头香这个做法“,您再说这个您就是天字第一号儿的大傻逼,因为民风如此,不是个把知识分子说说风凉话就能改了的。您说不算数,您算老几?您带一个营特种兵寺院门口大年初一架好机枪谁来了崩谁再放屁好吗?

回到上述一,布施是一个心性训练。僧众即使是纯洁无瑕的,为了给信众布施的机会而征集佛财,也是天经地义。观世音菩萨并不缺这个观音殿,是为了信徒,才修建殿宇,募集信财。汉人缺乏宗教基因,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印度人、西藏人,乞讨的人不卑不亢,就因为我向你要钱要吃的,是给你一个布施的机会。(延伸阅读:上网搜“三轮体空”)。再说,殿宇作为宗教机构,当然有它弘扬佛法的意义所在,这个何须赘述。当然你说,修那么多庙干嘛,对不起,有人发心供养,有人发心建设,这是人家的事。

那么把寺院殿堂承包出去对不对?整个寺院交给“莆田系”经营对不对?比如去年我上潭柘寺,得知有二十多个殿堂都承包了,里头卖各种求吉利的东西。那么从mind training的角度说,只要信众以供养三宝的发心去了殿堂,拜了,供养了,他的布施就是完满的。他就“得着”了。这是从布施这种修行角度说的,一码归一码。那位说了,那我随便弄了破庙,弄了白瓷观音,有人进去搁钱,也是合法(佛家术语)的吗?是的,以虔敬的心供养、布施,就是合法的,而且民间确实有好多这种小庙啊。您修个小庙,给信众修行的机会,也是功德一件。然而。。。

然而咱们一码归一码,这可能牵扯到另外两个问题,一个是信财如何使用,一个是僧人的资质的问题。拿“莆田系”来说,如果是僧众觉得自己不善俗事,让莆田系负责管理寺院,然后信徒完满了布施,僧人是戒行严谨的僧人,莆田系使得寺院有了更多的财产,他们自己从中得到了报酬(也就是相当于帮助僧人打理寺产的佣金),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拿“莆田系医院”比较,他们的问题在医生的资质,而不是莆田系本身。假设莆田系承包了医院,医生是好医生,治疗效果有保障,又有何妨呢?所以如果说我要批莆田系承包寺院,我着眼点不是承包本身,而是,信财有人贪污吗?僧人是受戒而且持戒严谨的吗?而这两个问题,经常跟是不是莆田系承包,没有关系!是两码事!(此处“没有关系”在逻辑上的意思是并行不悖,彼此没多大影响,比如:“人戴不戴帽子跟性别没有关系”,是说不是只有男的才戴帽子,也不是只有女的才戴帽子)。

至于承包殿堂开商店卖东西,我觉得有点儿不对,是因为你是打着寺院的旗号。但由于一般人也知道这是商店,不是佛殿,可能也无伤大雅。

再说三。国内各寺院雇了职业和尚。这些人其实并未剃度,只是穿个僧人样儿,白天上寺院上班儿,晚上回家该吃肉吃肉,该抱媳妇儿抱媳妇儿。我认为这个是错误的。没有剃度的就不是僧人,不能穿成和尚样儿。必须有明显的穿着、标志,以与僧人区分。否则就是欺骗。注意,此处我没说别的,只是说:让不是僧人的人穿戴成僧人样儿是欺骗。我没说他们必须出家或者不出家挺好之类的。道理很简单,我不是博士,跟人自称博士,我就是骗子。同理。

至于和尚跟人打架。不管是不是“职业和尚”,我认为:一、当然形象不好;二、有人类社会就有各种矛盾,打架也是难免,不用大惊小怪。谈到佛教,有些学历很高的人也经常犯迷糊的一个问题是把终极目标跟目前状态混为一谈。我这么说吧,医院代表健康的理想,而上医院的都是有病的。同理,修行人是需要修行的人,否则他就不修行了。他不是完人。跑医院的人是病人,虽然他的终极目标是健康。减肥的人未必是瘦子,吃不胖的人需要减肥吗?跑健身房的人也未必是有块儿的,他的目标是有块儿。其实,我这么说仍然不是“究竟”,但只能先这么说,否则不好理解。

那么受了戒的僧人吃肉、喝酒、搞妇女,怎么看?这当然是错的。请不要扯别的,请不要扯别的,请不要扯别的。请不要说肉多好吃,男人怎能没有女人。这都不是focus。关键是,他作为僧人,对全世界宣布了他持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不搞妇女,而他却偷着吃肉、喝酒、搞妇女,这个是错的。作为僧人尤其错,因为你是神圣佛教的代表,你的行为会败坏佛教形象。我再说,你没受持不吃肉不喝酒的戒律而吃肉喝酒,你就没有败坏佛教形象。受了戒而破戒才是败坏佛家形象。如果一个僧人说,我只受了九戒,没有不吃肉的戒,所以我吃肉,大家都知道我少一戒,这也是合法的(虽然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吃肉、喝酒、有女朋友本身是不是个事儿另说,但你在佛菩萨面前宣称受了这方面的戒,你因此因为持戒被人称为和尚,得到公众的尊敬,人给你磕头,孩子让你摩顶,吃饭让您坐上首,把一生积蓄供养给你。如果你在持戒这事儿上欺骗了大众,当然是错误的,乃至是大罪(罪大小看戒本身,有大戒、小戒、小小戒,大家熟知的十戒是大戒)。

最后说四。如果信财被用到佛教事业以外的事,就是错误的,是大罪。而贪污信财的罪业是非常之大的。但什么是“佛教事业”?你看视频上那么多钱,如果它是用于寺院的新建和养护、用于僧众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用于办法事、用于跟佛教有关的社会活动、用于寺院的慈善功能(比如施舍药物、济贫养老等)、或者是存在寺院的户头(储蓄也好,投资也好),这都是合宜的。反之,用在跟佛教全无关系的事儿上,莫名其妙存入私人户头成为寺院控制之外的私产,揣进自个儿腰包,这就是罪业。

这里一个问题是:如何划界线。比如,僧人的开销,怎么就算是合适的,合法的,怎么就是滥用信财?我发现有些人竟然认为僧人开车、用电脑、打手机是奢侈。为什么有人会如此愚痴呢?汽车、电脑、手机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标配了。难道你觉得僧尼只能赶马车、使文房四宝?这种惊讶显得太弱智。或者说还是转不过弯儿来。然而,如果僧人使用信财买了豪车、用了昂贵的手机,哪怕是信徒供养的,就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出家人确实应该朴素,毕竟你是辞亲出家,跟在家不同,你开车打手机用电脑是出于“方便”,是佛事需要,不是给你个人享受的。这个从戒法上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佛在世时候立的戒,不睡高广大床之类,就体现了这一精神,可以引申到所有消费上。

僧人拿信财去娱乐可以吗?我觉得上班族也好,学生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放松,这对于有效率的学习、工作是必须的。僧人弘法利生,也需要休息。去喝个茶,很好。看个电影,打个游戏,只要不上瘾,我认为无伤大雅。网上老有人转发僧人背着包袱玩儿电子游戏的照片,过了。从菩萨道行者训练的角度来看,通过参与而了解世界和人类,也是好事。别跟我抬杠说“你怎么不为了了解吸毒者去吸毒”,这些事做与不做,需要谨慎考量利弊后果,如果凡事非黑即白,您不就比三岁小孩儿的智力强不了多少了?

僧人经常需要外出办事时穿便装,省得老让人侧目。我认为一般的衣裳是可以的,但用信财买高档时装就不对,即使别人供养也不该要。我听说过有受戒尼姑穿了国际名牌的T恤之类去开包间唱卡拉OK,这是非常不对的。一个是用信财买名牌衣服不对,一个是穿暴露的服装不合适(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名牌,也不要穿太暴露),一个是卡拉OK里的歌曲你爱我我爱你的,不适合出家人唱。(别跟我说“出家人也是人”,她是受了戒的,就要注意;我没说女人应该出家,是说出家了就应该守戒;毕竟,没人逼你出家)。这种,我就觉得是属于滥用信财了。当然,各人的看法不同。

此外,如果家人给的钱,或者本来自己攒的,可以瞎花吗?我认为出家了就不能,一来如上述,俭朴生活也是戒中规定;二来别人眼里可分不清是你的钱还是信徒的供养,肯定造成误会。你如果本来有豪车,可能出家以后可以给它卖了,否则天天跟人解释说这是我出家前买的,有多少人能知道呢,一般人眼里看见的就是和尚尼姑开豪车了。这个不对。

=======================================
以上拉杂写了一堆,如此啰嗦,是因为这事儿一句话掰扯不清楚,需要一定智慧去分事儿分人具体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