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美基本法
显美基本法是穿衣搭配的第一大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美的认知有很多的误区,导致了自认为穿得很美然而在真正懂行的人眼里看来是“又土又俗”。
虽然有个说法叫“各花入各眼”,然而对于美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认知,要不,我们作为中国人就欣赏不动欧美的电影或者艺术。
朱光潜1932年出版过一本书叫《谈美》,里面讲到的关于“美”的三个层级:实用之美、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
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
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当然要具备其实用价值。
最简单的实用之美就体现在冬天的保暖和夏天的凉爽。
有的女孩子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丽动(冻)人”,在冬天穿着极其单薄的衣服,冻到嘴唇乌青瑟瑟发抖甚至流鼻涕发烧感冒,那么还有什么美感可言。
我是主张女孩子们在冬天一定要保暖,全身暖和的时候,人的身体才会舒展,内心才会幸福,脸上才有微笑,这才是基础的美感。
最基础的实用之美体现在 “遮羞”功能上,这也是人类服装进化史的源头,传说中亚当和夏娃就是为了“遮羞”才穿的衣服。
如果穿超短裙竟然没穿安全裤,如果内衣不合身竟然从衣服外面可以看到内衣的形状和颜色,如果身材不够完美非要穿紧身的衣服结果让别人看到难堪的肥肉,这些都是没有实现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
穿衣搭配的实用之美还体现在要为不同场合匹配不同的衣服。
家居场合就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因为人们在家里就是要放松休息的;职场场合就是要穿正式有型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职场就是要集中精力打怪升级的;运动场合就是要穿方便活动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运动时要保证身体的足够舒展;年会宴会场合就是要穿性感闪亮的衣服,因为人们在聚会上就是要展现自己的无穷魅力。
穿衣搭配的科学之美:
公认的美学定律之一是“黄金分割”,这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据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它无论是在艺术史上,还是建筑史上地位都很高,如果你度量一下它正面的宽与高,正好符合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它的身高和腿长的比例,腿和上身的比例也都符合黄金分割;《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符合黄金矩形。无论是帕特农神庙的设计者,还是阿历山德罗斯或者达·芬奇,他们都知道黄金分割,并且刻意使用了这个比例。
我在穿衣搭配原则当中一直强调塑造“高腰线”和内外层次搭配的比例,都是为了符合黄金分割。
《审美的脑》从进化的角度讲了人们对于美的共同认知,这本书的作者安简·查特吉,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学教授,神经美学领域的专家。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于美有着共同的认知,总结下来就是三点:第一是连贯性,也就是空间一定要开阔,这样才能快速收集到周围的信息,及时避免危险;第二是复杂性,单调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厌烦,而且也不太可能有丰富的水和食物;第三是神秘性,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就会有有趣的发现。比如,弯曲的山路被浓雾挡住了视线,就会吸引我们去寻找后面的东西。
我在做搭配的时候一直强调“同色系”就是要增加这种视觉的连关心个;要在搭配的时候多用“层次法则”,是为了让整体穿搭具备复杂性;要关注搭配的细节,让每一处搭配都值得品味。
穿衣搭配的艺术之美:
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本书中的说法:“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可以说“艺术之美”就是无“用”之美,例如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在搭配的时候我会常常建议女士们多备一些腰带、丝巾、马甲、饰品等“无用之物”,这些单品除了增加美感之外没啥实用功能。
按照朱光潜的说法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无用之物”具备艺术之美,朱光潜说“脱离现实用途才叫美”。就如我们经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而这个距离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和你实用性的距离。
城里人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觉得好美,是因为他们不靠山和水吃饭。如果是当地的农民看到同样的景色,想到的却可能是翻山越岭的劳累、耕作的辛苦、对收成的担心,这个时候,美感也就没有了。
显美基本法中涉及到的7个穿搭法则涵盖了实用之美、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