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谈人生
读书正当时
最美的时光是什么?
于我而言,最美的时光无疑是学习。在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在学习中与先贤交流,无疑是人生之一大幸事。学习并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死学憨学。应注重“学”与“习”的结合,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时刻保持平常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新的知识后要及时的复习,而不是得过且过,听过也就算了。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时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没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合的伤心,有怎能有重逢的喜悦呢?穆泰奈比也说过:“人们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只有毅力的大小,才能衡量一个人实现决心的程度。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自己意志力薄弱和愚蠢。
当大学的生活结束了,回首往事的时候是不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呢?有些同学觉得学习很枯燥,成天泡在网络游戏之中。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于世因学无止境,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再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一不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美好的人生经历离不开读书,美好的时光当然是在阅读中学习中度过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了更加充裕的课余时间,何不用这些时间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呢!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找到无尽的乐趣,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学习积累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是到真正用时方恨少。
关于读书,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给予了很多赞誉,足以让我们细品深思开卷有益。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现代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写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周恩来在13岁就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世界上的伟人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的好处多不胜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润泽心灵,修身养性,常读书的人博览群书,学百家之长,能够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能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量,启迪智慧,能够提高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文章就会才思敏捷,如行云流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使人进步,引领成长,通过多读书获取知识,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和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好,但是往往“心理明白,行动停滞”,不少人看书“过目”多、“留心”少,读书难,坚持读书更难,导致熟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思考致富》中提出98%的失败者原因在于没有适当的目标。没有计划,漫无目地读书,就会失去方向,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先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和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读书是一种能力,如不掌握读书技巧,就会感觉读书费劲,效率不高,难以保证坚持不懈的韧劲。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静思”,读书需要由简至难,从感兴趣的书读起,做到多读书,尝试在不辍的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的锻炼阅读力,然后读好书,最后精读书。不仅要“学”更要“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过程中只有经过思考、吸收书中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学以致用,由学到用,最佳的方法就是将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能使一个人的精神高贵而丰富,使生命深刻而阔远,大好春光里,让我们一起打开一本好书,一起畅游书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