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倾听需求

2020-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邓小邓老师

网课盛行之际,流量和WiFi热点成为了最抢手的资源,但我家有些特别,只有客厅才能连接到稳定的WiFi,其他的任何区域,只能用流量解决。我和弟弟的两个手机,分别购买了一定量的流量,但我的已经用完了,弟弟的还有一定量,因此我跟弟弟商量,今天这客厅归我了,弟弟总是不情愿,我对这种不情愿的解读是“舍不得花那么丁点钱的流量,但每天浪费时间挺舍得的”。一想到这里,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力感和嫌弃感油然而生,心想这人的格局这么就这丁点?

“格局如此小”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句话啊,原来它出自我的领导。再一次活动中,同事们自认为受到了挺憋屈的待遇,我主动承担了和领导交流的任务,在交流过程中,我自认为我表达清楚了自己的需求: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报酬且这是一个费时费力挺麻烦的事情,所以请求服装费用全部报销。但领导显然理解成了我们异常舍不得那多出来的几十块钱,进而开始谈格局、做思想工作。显然这样的交流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最后只能两败俱伤。后来我们总结,沟通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到(并不是没有被解决)。

交流的关键在于倾听,而倾听是有层次之分的,低级的倾听是听到自己想听的内容,中级的倾听是关注内容本身,而最高级的倾听,是听到对方的需求。在人性层面,每个人表达出的感受以及观点,背后一定有一个普遍的需求——希望被认可、被赞同。

鉴于以上两个原则,我认为人们在倾听之后的回应上,首先是通过内容捕捉对方的需求,进而思考,如果对方的观点你是赞同的,对方的需求你是能够满足的,那么你可以这样回答“你是不是想……我可以满足你”;如果你实在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还是应该先表达自己听取到了对方的需求,再表达自己的态度及原因。

以上内容,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行动起来,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在等待着倾听者——负面情绪。当表达的主体在呈现负面情绪时,我们很可能会受到影响,不能安静思考其语言背后的需求,更不愿意表达“我倾听到了你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技巧层面的深呼吸、停三秒之外,还要有一种强烈的认识——情绪本身也是需求。只有认识到了这点,才算接近了真正的倾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