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我帮你

育儿宝典011|正确的夸奖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14人  麦子没熟

如何正确地夸孩子?

一、理论

现在流行表扬孩子,很多家长认为表扬孩子能提高他的自信心。比如,孩子背个唐诗,大人就会夸她:“哎呀,你真棒!”看到孩子弹电子琴,也会夸她:“真不错,你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啊!”

但是,如果夸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还可能妨碍她将来的发展。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在给孩子灌输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徳韦克教授在30年前就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够屡败屡战、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有些孩子却会轻易放弃,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战?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孩子的思维观念起了重大作用,孩子到底是认为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质,是主要由先天决定,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幅改变?

如果你认为主要是先天决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那你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但如果你认为这些方面虽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大大地改变,那你就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夸孩子“棒““聪明”“有天赋”,就是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固定型模式。这会给孩子一种暗示,就是大人之所以表扬他,是因为他聪明、有天赋,所以他如果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人的表扬,就要继续展现出他很聪明的样子。

相反,如果夸孩子“喜欢唐诗,是因为她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弹琴好是因为她“非常努力练琴”,这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练习和勤奋,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后继续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话,就要继续努力练习、勤奋学习。

两种不同的思维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德韦克教授的实验证明,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坚持下去。被夸聪明的孩子比被夸努力的孩子更可能谎报成绩。

二、方法

怎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成长型心智呢?主要有三点:

1.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这就是成长型心智理论所揭示的悖论,你希望你孩子变聪明,那就反而不能表扬他聪明。因为聪明不是表扬出来的,而是努力学习、练习出来的。如果你只表扬孩子聪明,只是让他躲避挑战、轻易放弃,甚至把时间都花在表现得更聪明的表面功夫上。

2.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如你给孩子做数学题,不要只简单的打个分数,而是先问孩子:“你是怎么算到这一步的?” 等到她把计算过程说出来之后,可以说:“很好,这个方法很不错,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这种表扬方式,就是不要让孩子过于在乎分数,而是培养他找数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过程上去。

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结果,比如“你这次一道题都没错”,你老是这么说的话,孩子下次一出错就发脾气,因为他的重点不在体会数学本身的美,而在“不能出错”这件事情了,渐渐地他就害怕出错,开始避免挑战了。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比如,孩子弹钢琴,有时候她弹错了几个音,自己就会很沮丧。这时候你可以先安慰她说:“有的时候有错没关系,爸爸都在听着,我先帮你记下来,我们接着弹,爸爸跟你一起,我们先走一遍这个过程,先把错误都揪出来”。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表现,你需要做的是给出及时的反馈,帮孩子分析错误,找到问题所在。

如果孩子弹得很完美,也不要简单地说:”你弹的真棒,一个音都没错。” 而是说:“你比上次进步很多,上次你有五个地方没弹对,但是这一次你把这些漏洞都填补上了,这个进步很好。”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步的过程中了,因为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关注的,并不是孩子一时的表现,而是帮她建立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才是真正关系到她一生成长的关键。

内容源自:得到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

更多育儿研讨与学习内容可扫码加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