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杂说

2019-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闲居士a

情人节杂说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阴历七月七,成情人节了。

但是,少有历史知识或者是了解一点我国的民间传说的人都知道,这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人家是夫妻关系,即使没有经过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起码也是“事实婚姻”吧?而且又没有离婚,只是被迫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夫妻团聚一次。这眀明是夫妻团聚的日子,怎么就成了情人节呢?

过去,人们把七月七日叫做“七夕”,也叫“乞巧节”。过去的人们过“七夕”,戏园子里从初一开始,到初七,要唱七天《天河配》。民间,女孩子们要在处七的晚上,对着星星,把线穿进”针鼻”里去,这叫“乞巧”,只有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才能办得到。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类似情人节的节日——许多人把正月十五看作“情人节”。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上元节。古代的元宵节,有看灯的风俗。一般是从十四到十六,在城镇,商家富户,普通民众,在自家门前,挂上花灯。农村社团,则组织农民表演多种游乐活动,进城演出。甚至有时,官府还要贴出告示,要求大家参与。所以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

辛弃疾在《青玉案》里这样描写当时元宵节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时,观灯的青年男女,有的就会遇上心仪的异性,在”花市灯如昼”的氛围里,难免就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有的是来寻找去年的旧爱。找到的,就会无限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不到的就难免哭个稀里哗啦——”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因此,有人把“上元节”叫做情人节,应该是很恰当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