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人生二重奏故里人间皆美景

黑格尔纯粹识见和信仰的内在联系

2020-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JohnMarti

如何理解纯粹识见呢?洛克莫尔指出:“纯粹识见类似于确定性,但是这种确定性还不是真理。”黑格尔在这里用纯粹识见来表达启蒙思想。纯粹识见对信仰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启蒙对于信仰的批判。这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虽然已经转向了认识论的研究,他们强调理性,强调追求真理,但是,他们的那种理性的研究还没有达到真理的层次,而是一种纯粹识见。在谈到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时,黑格尔指出这种宗教还不是自在自为的宗教,即这种宗教“还不是以它自在自为的样子出现的”,而自在自为的宗教应该是指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的宗教。按照洛克莫尔的分析,这种宗教应该是更接近于罗马天主教,或者是黑格尔在讨论“苦恼意识”那个部分所讨论的那种宗教,而不是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

启蒙所批判的信仰与人们力图逃离这个颠倒的世界有关。当人们逃避那个颠倒的世界的时候,“这个精神整体已经完全自身异化,所以存在于教化世界之彼岸的就是纯粹意识或思维这一非现实世界”。在这个异化世界中,人们承认彼岸世界的存在,但是这个彼岸世界是一个纯粹意识或者思维的世界。这个被信仰的非现实世界的内容是“纯粹的被思维物”。当然,黑格尔认为,这是他从精神现象学研究的角度得出的看法,对于新教徒来说,这种被思维物还是具有“表象的形式”,这些教徒们还没有自觉地思维它们,“还不知道它们就是些思想”。他们只是把它们作为肯定的东西来信仰。这就是说,这种信仰已经把基督当做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来信仰,它包含了精神性的本质。在这里,上帝具有“真理的精神”。但是,对于这种精神性的东西人们并没有真正地思考它们,没有自觉地思维它们,而只是简单地肯定它们。所以,教徒们对于被思维物(绝对)只有表象的形式。

按照黑格尔的分析,当人们逃避现实世界的时候,人们回到了自己的纯粹意识之中。在纯粹意识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是信仰,一个是纯粹识见。但是,信仰和纯粹识见在纯粹意识中的指向是不同的。信仰就是确信现实世界之外的精神本质。在信仰中,人们虽然逃离这个异化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化世界在纯粹意识中没有任何作用。现实在这里是作为思维的元素而存在于纯粹意识中的。对于这些现实的意识,教徒把它们都看作是表象,看作是稍纵即逝的非本质的东西,而其中的本质的东西就是它们所信仰的上帝,就是精神性的本质。教徒信仰这个精神性的本质。在信仰中,纯粹意识与纯粹的被思维物处于直接的肯定的关系中。黑格尔说:“信仰事实上即是对本质的一种纯粹意识”,“本质是直接存在于信仰中的,其所以是直接的,是因为信仰的对象即是本质,也就是说,即是纯粹的思想(纯粹的被思维物)”。信仰是对于纯粹被思维物或本质的一种简单确信。当然,信仰只是纯粹意识中的一个因素。对于黑格尔来说,在人的纯粹意识中,还存在着另一个要素,这就是纯粹识见。在这里,人们对思维中的现实要素以及它的固定的本质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人们虽然也同信仰一样怀疑、否定乃至逃避现实,但是人们不是确信精神性的本质,而是确信自我。而这个自我就是在否定现实以及它们的精神性本质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按照黑格尔的看法,信仰和纯粹识见是人的纯粹意识中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虽然是相互异化和分离的,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