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 马蹄:顺其自然,足矣?
2021.12.09周四晴D343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86
《庄子》外篇 马蹄
三
【原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1],怒则分背相踶[2]。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3],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4]。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5],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6],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7],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释】
[1]靡(mó):通“摩”,触摩。[2]分背:背对背。踶(dì):踢。[3]题:额。月题,马额上的月形佩饰。[4]闉(yīn):屈曲。扼:轭,扼指曲颈不伸,抗拒木轭。鸷(zhì):凶猛。曼:狂突。鸷曼指马儿暴戾不驯。诡衔:诡谲地想吐出口里的橛衔。窃辔:偷偷地想脱出马络头。[5]态(態):能。盗:与人抗敌。[6]赫胥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7]鼓腹:鼓着肚子,意指吃得饱饱的。
【译文】
再来说说马,在陆地上生活,吃一会儿草再去喝点水,高兴的时侯还互相用脖子摩擦对方,生气时就用蹄子,背对背的相互踢打,马知道的也只有这些了。等到后来,给它套上马具驾在辕前横木下,用月形饰物装饰在额头上,那么马才会斜着眼去看,僵曲着脖子和轭木相抵触,狂躁不羁,或企图吐出嘴里的衔头,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所以说马的智力变得跟盗贼一样狡诈,竟然和人作对,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上古赫胥氏的时代,普通百姓在生活中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走路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嘴里吃着东西做着游戏,吃饱了肚子就去四处游玩,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出现圣人,教导人们弯腰折背地学习礼乐,以便规范天下人的行为举止,倡导仁义安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从此尽心尽力地崇尚智力,争夺私利,却不能加以阻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