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谈写作散文

我的写作原梦和《简书》的现实践行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155人  沣水寒江雪
我的写作原梦和《简书》的现实践行

二0一五年的十二月十七日,我在微信中写到:“……和小学同学说,我想写一些记忆往昔的文字……”

我的同学当时就回我说,“那就写下来吧,纪念一下我们失去的少年青春……”

那天,坐在下班回家的车上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写什么呢?我列了一个写作的线条:想写那个以土坯和蓝瓦为房子的村子,想写小村的小人物志,想写那座老戏台和穿过戏台后的小学,想写操场那个老太婆家的从来没长红过的枣树和树下打枣的少年,想写我们有幸上过红幼班,想写沣河岸边的落叶和落叶烧暖的冬坑,想写千白杨的光滑硕大的落叶能成为母亲织布机上隔线的工具。

还想写沣河的柔美,柳树的风流。想写上一年级报名的那个有阳光的早晨和五角钱的学费。想写小升初时去中心小学会考那天的中雨。想写记忆中不甚清晰的母亲。想写为我弄桑椹艰难沿树的爷爷。想写那个冬季只糊着纸挡风的教室和冬日早读课上闪着暖光的煤油灯。

……不够,不够........

今年的九月二日,我为我的《小村人物志》写了一篇序,序文如下:

上学时,写作文――我的家乡,我们开首的第一句大都是: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

嘿嘿,秦岭东西长1500公里,太没个准头了!错不了的一点是,家在秦岭脚下。

村子小,一千五百人上右;历史悠久,长安·咸宁县志记载,发端于唐。

站在村子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见秦岭山,黑油油地在雾云里藏;站在秦岭山的任何一处,朝北瞥一眼,都看不见我的村子。

秦岭七十二峪,沣峪居中,沣水出峪口,过姚家滩,穿官堰,没头没脑地撞在一坯土上,拐向东北而流,其后入渭水,并黄河!

这一坯土,就是我的小村。安安静静的一个地方,默在下山风中,隐于沣水之畔。靠山就有了烟火,临水就生了稻谷,;山万年不倒,水千载长流,人就安居乐业。

小村在千年的长河中,一日日走过,一天天去来,祖如斯,子如斯,孙如斯。

姜李两大姓,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其余王姓一脉,魏姓一脉,张姓一脉,尹姓一脉,刘姓一脉;还有吗,要查查!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传奇,珍闻,轶事,甄没在街头巷尾,流动在口口之间。凡人亦有事,事有不凡处。拾起,捡来,述诸于文,有此想法久矣,拟断断而采,续续而集,或可抛砖引玉之效,为后来人做导!

让昔日在街上行走,在田地里劳作,在坑头抽旱烟,纳鞋底…………的人再活一回,再被记忆提起!

秦岭山在,沣河水流,悠悠!

登顶人立峰,汲水饮馬牛,人何事愁!

还好,你不曾走远,我在你身后,请留步!

是为序!

我的写作原梦和《简书》的现实践行

也就是在九月二日这一天,我开始了《简书》码字,开始实践我的上述两个计划。

到了九月十九日,我的码字工作如愿进行,还略略超出了计划外。

在那天的微信中我写到:这是一个偶然。也许最终会成为一个必然。我的《简书》之路极有可能改变我的一段人生路,也许让我最后的一段人生路更有意义,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谁能保证呢?在微信上写文,只是心里有话想说而已。没想到久而久之有了规模。把每天的文章,规整一下,竟发现令我吃惊的积累量。兴趣和兴奋同在,在每一天的闲暇的日子里,也不是刻意的要搜肠刮肚一些文字,只是想让语言通畅些,随心走。

听说二十一天是一个孕期;雏鸟会出壳。我给自己设立一个二十一天的计划,初步的计划。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起初很轻松,接下来艰难;继续却显得容易。在最后的这几天里,我在想,那二十一天之后,我是停下来沉淀,还是继续义无反顾的前行。这是个问题。我知道我寄于他了,寄于他若干年后很多很多的希望。这希望,当然包括平安的富足的稳定的生活。究其实,他会成为一份信仰。这个信仰能让现在的我不断的朝前走。前路也许不可料,但希望在前,就有信心在。

前行是一种态度,不停下脚步是唯一的理由。也许三年也许七年,我想,我的N年前的可笑的幼稚的想法,也许能够实现。这样,可以品无名的茶,写有意义的尊从于内心的字;闲看天上的云飞,听雨打在桂叶上的声音。

还好时间还充裕也正在路上。那就继续前行。给最勤奋的你自己!

想想二十五年前,我在陕西日报的副刋《星期天》上发表了第一篇五百字的小小说之后,就莫可奈何地放下了手中的笔,把有关文学的东西全打包装进了箱子里,转身攻读《财务会计》。因为,生活下去是当时的第一要务。

这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只有在写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时,我会偶尔想起当初的文字梦,嘴角浮出一点美意来。

自九月二日至今天(十月十七日),在《简书》上日更四十六天,发文四十七篇,其中二十二篇进入首页。也基本实践了两年前给小学同学的承诺。

《简书》的帆,刚起了个步,我正走在我想要的航道上;不存在彼岸,只有乘风向前。

        时在二0一七年十月十七日夜

我的写作原梦和《简书》的现实践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