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的茶品牌中没有诞生星巴克那样的国际连锁品牌?
最近有不少人跟我聊说中国茶文化包袱太重,导致没有办法像星巴克那样做成国际连锁品牌,作为恋山堂堂主,我这么多年一直接触茶,我想从我的心得来聊聊。我以下文字中定义的茶,指的是中国传统喝茶方式“泡茶”,并非奶茶等衍生。
为何中国的茶品牌中没有诞生星巴克那样的国际连锁品牌?
首先,从产品的维度去分析
中国是个强调宏观,个人主观经验的国家,所以自古延续下来生活中的喝茶方式,很少会用一个数据化标准去看待问题。那么在中国茶文化中,茶的好坏、茶的标准往往都是喝茶的人自己去说有“花香”、“果香”。但是这种概念对于刚刚接触茶文化的人是有门槛的,新手根本不知道如何品茶,不知道什么叫做茶中的花香,果香。也不知道你所谓的花香、果香到底怎么去评判好坏。所以再传统的茶文化中,在产品角度是一个长期的代入过程。不容易培养出喝茶的习惯,但一旦喜欢上,基本上就属于无法替代的爱好。
所以以上的问题,我们如到茶产品生产中去说。喝茶一般都是从茶汤的口感和香味两个角度来说问题。从产品本身角度来说,决定的因素有两个。1,原料。2,加工工艺。
1、茶是属于初级农产品,其品质好坏跟他的生长环境、茶叶的树种等等问题相关。因此当你采摘下来的茶青制作茶叶前,基本上就已经很大部分决定茶叶的好坏的前提了。不加香精前提下,你是无法改变这一属性的。这样的问题也是导致无法定出一个具体标准的原因。
2、茶叶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红茶,不仅收到采摘的过程中湿度影响,也受到制作中温度,湿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完才会知道一批茶叶的口感香气如何,那么这个过程,也是无法统一定死流程时间的。而且无法做到茶香每批次的一致性。
所以茶叶的行业标准,在很多时候无法通过标准化的维度去评判。虽然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知道茶叶含有不同的醇类物质决定他的香型,但是这个醇类含量你无法通过人工手段大范围的去固定到一个固定值的。就算茶叶可以拼配到比较标准的口感,但是由于茶季的不同,存放时间的不同,运输过程的不同,都会让茶发生变化,这些问题都是一个真正的茶客所关注的问题。
其次,从体验的角度来分析
1、茶不像星巴克等品牌咖啡、奶茶等饮料,初级农产品的茶是需要一套流程的掌控(泡茶的人),才能让茶凸出他自身的特点的。最主要是茶叶是通过水冲泡,那么至少决定了一个茶冲泡的过程是需要有人辅助的。还有茶叶中,头泡茶,二泡茶口味也不一样,所以直接用茶叶冲泡的。
2、茶叶要想突出口味,一定要用玻璃、瓷器或者紫砂。那么这样的一个包装成本和体验中的安全性也会带来很多隐患。
3、茶,其文化本来就强调一个慢,一个静。似乎与现在的快餐文化格格不入,脱离的品茶这个意境,茶叶的的内涵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4、最重要的一点,喝茶是有门槛的,茶香再怎么也比不上咖啡和奶茶等入口的那种香甜的刺激。一般人不会喝茶的人不品茶是不愿意去接触的,因为完全不会品出茶中的门道。所以消费者往往更愿意去体验入口满是香甜的奶茶。不像咖啡,他可以加糖、加奶,甚至加冰淇淋。只有部分红茶适合加其他的添加物。
最后,说了这么多,如果茶品牌要想能够像星巴克一样走到国际连锁,只有通过新工艺抹茶饮料、奶茶,通过人为的因素加不同的其他原料,通过设备的控制温度和冲泡过程,才可以做到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但这样丧失了茶文化的内涵,茶离了人,就没有温度了。
本文由“恋山账号”发布,2017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