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2025

不一样的送别

2025-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外斜阳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周作文第158期“冷”。

唐诗中,送别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不是因为古人更重情,是因为“相见时难别亦难”。通信、交通都不发达,人们一旦别离,可能就杳无音信,甚至后会无期。所以“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送别之时,总是恋恋不舍,文人墨客,便诗情大发,各种送别诗写满唐诗宋词。我们随手拈来,有“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自信满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也不乏“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真情流露,更有“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的未来期许,当然少不了“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的潇洒豪放。

但是,所有送别的诗歌中,最不一样的、最感动人心的却是岑参的边塞军帐中暮雪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岑参作为随军参军到前线,替换武判官,后者即将回京时,大雪皑皑之下,寒冷刺骨荒野军帐中饯别而写的。

全诗九联126个字,把瀚海阑干百丈冰的戈壁荒漠穷秋刻画得淋漓尽致:茫茫雪海中,中军大帐如同一点黑豆,不时传出悠远的羌笛、奔放的胡琴和惜别的琵琶。帐中人半醉半醒和着节拍舞动剑戟刀枪,冰冷的铁甲随着身体的舞动叮当作响,但即便是将士铁衣冷刺骨,也还是戎装在身,不敢懈怠——也许敌情时刻会出现,所以,将士们枕戈待旦,苦中作乐。

也你不熟悉这首诗,但对“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是震撼我的却不是这一千古名句,而是茫茫雪原上彻骨的寒冷和寂寞军帐中如泣如诉的琴声。

“狐裘不暖锦衾薄”,厚厚的狐裘穿在身上,抵挡不住阵阵侵袭的严寒,只觉得锦被太薄太薄。喝下这杯酒暖暖身吧,走出军帐,立刻会冷彻入骨。这是中军帐中的情景。

帐中将军已是寒冷难耐,而军中将士们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弓箭已经无法拉开,可能是被冻得太僵硬,也可能是手冻僵了,无法控制弓箭。盔甲冰冷,依然在身,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即便是身体冻僵,精神却丝毫不能放松。荒漠雪落成冰,虽寒风冽冽,军旗却冰冻不卷,恶劣环境和凶险的敌情,一片愁云惨淡。

酒尽曲终,终于到了分别时候,武判官上马踏上归途。送别的人一直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直到漫天的大雪和迂回的山路遮住了归去的行人,雪地上只留下串串马蹄印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