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将来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临近期末,检测孩子成绩的时候到了,最紧张的要算刚上一年级的妈妈们了,孩子都没还没搞明白期末考试的意义,妈妈们就在给孩子定目标。
群里一位妈妈贴出了一张图,我打开一看,不仅摇头,图片的内容是:考100分,想干啥干啥;95-99,看电视,吃零食;90-94,看书,写作业;80-89,做家务,洗碗,拖地;80分以下,每天出去捡垃圾。
我当即回复说:做家务,捡垃圾怎么了,这是丢脸的事吗?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人生!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为了考试而教育,就彻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订立考试“契约”,是否真的有利于激励孩子考出好成绩?
单纯看成绩,悲剧的种子早已种下了。到底要个健全的孩子,还是要个会考试的孩子?把看书和写作业竟当成一种“警告”,把家务劳动更是看成可怕的“惩罚”,这种将“考试成绩”与“其他工作”的错误归因联结,会严重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同样,如果考满分就允许“想干啥就干啥”,这是要引导孩子用考分来对其他行为一俊遮百丑吗?
几年前看过一则报道,说山东籍研究生赌博输掉80余万,爷爷气死。这则报道在大河报《教育·说吧》群里引发8级“地震”。早已发觉儿子痴迷于老虎机的父母,并没有阻止当事人。在父母看来,只要是成绩好,无论怎样的错误也都能够抚平儿子身上的缺点。
一个男孩如果没有学会克制,早晚会出事的。人生的诱惑何止老虎机?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只要孩子考试成绩好,没礼貌、不尊重老人、跟同学关系差,甚至有点小偷小摸……这些都不算啥。果真是这样的吗?
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技能,有的甚至要学十几种,千方百计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天才,无论如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中学阶段拼命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为了提高成绩不惜一切代价。除了高考要考的知识点,其他一概不学。
到了大学,才发现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学习成绩、艺术才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道德修养和做人。这才开始“文明修身行动”,学会上厕所要冲水,不随地吐痰、丢垃圾,不大声喧哗,不穿背心、拖鞋进入公共场所,不浪费粮食和水,用餐完毕自觉送还碗筷,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等等。
这些原本在幼儿园就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并且将其作为高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看起来有悖于常理的现象,恰恰说明了当前基础教育以高考为核心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总会时不时的在身边或者电视上看到孩子跳楼事件,而简单的原因便是一句小小刺激的话或是小小的举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缺乏了对生命的敬畏,更不用说生存了。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不在家,饭不会做,衣不会洗,不会做菜,除了会学习,什么都不会的现象越来越多。
面对突发事件,孩子们心急却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应急能力差,这些本身的生存技能,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在被所有父母一手包办之后,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已经被剥夺,未来他们该怎么办?
而独立的生活能力,最应该掌握的便是洗碗,做饭,挖地,种菜,洗衣,扫地等,这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的基本能力,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有掌握这些能力,不会没饭吃,一双勤劳的双手也能创造财富。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将来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我宁愿我的孩子成绩平平,也希望他能身心健康,阳光乐观。
Z�[Ș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