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栏表,找出你无法改变的原因(上篇)

2021-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成舒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时候,明明在年底痛定思痛,下决心要在新一年里改变某一个行为,只要不做哪些事情,做到哪些事情,目标就近在眼前。
结果,元旦三天的假期,明明计划要复盘看书做规划,却晚睡早起,白天嗨皮,转眼又到了上班的日子,只能哀叹一声,唉,自己的意志力真不靠谱……

有的时候,专家老师会告诉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驱动力,明确目标,定好计划,适当做些激励,目标就可以一步步实现。

可是,每每我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法子,几天之后什么目标什么规划都被抛之脑后,只能说,意志力背不起的锅,驱动力也不想背。

其实,这么多“做不到”的经验教训,不是我们的意志力有缺陷,也不是目标不对或者驱动力不足,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就好像一块带灰色的布,我们总拿它当白布一样拿去染色,那么无论染上什么样的色调,最后的呈现,肯定是有色差的。

要想找到我们一直难以改变的原因,我们需要往更深层去挖掘。

所以,就算知道了各种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手上的布被事先粘上了什么底色,才能根据我们的目标颜色,对症下药。

1、让人又爱又恨的“本能”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人类发展至今,有很多生存本能和心理机制,一直在潜意识和固定的反应模式中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免遭动物袭击,从虎口下逃出,又能“闻风而逃”,事先传递危险信号,做好逃生和应对准备等等。

而人类婴幼儿从出生开始,通过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的综合作用下,许多神经网络会形成并强化、固化下来,成为我们应对生理、社会等一系列事物的反应机制。

比如靠近蜡烛感受到热气会缩手,见到蛇状物体会害怕逃离,听到巨大响声会警醒等等。

有的模式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社会环境中生存,而有一些被固化下来的反应模式,则会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难以自拔,总是习惯性地按照某一种固定的方式作出重复的反应。

有一些模式是我们无意中形成的,而有一些则是过往教育或练习中刻意养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当我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应对方式,而突然要求放弃这样的方式,去采取其他的应对方式,每一个人都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恐惧。

2、心理舒适区

人们总是会按照熟悉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用惯了的物品,熟悉交好的人,还是惯性运用的模式。哪怕生活有了一些改变,我们还是会无意识甚至坚持让这些东西维持原来的情况。

就像老一辈的人,年轻的时候过着苦日子,如今丰衣足食了,却还改不了攒钱囤物的习惯,不是觉得浪费,就是舍不得用,总说要留着说不定以后用得上。

可是,现在的生活,明明已经不需要向以前那么节俭,留着的东西,大概率上占用家里的空间,逢年过节收拾一下就会被处理掉,完全发挥不出价值,可老人家就是坚持什么东西都留着再说。

而我们在职场中,也常常会有“舒适区”的概念,用来形容人们停留在原地,不愿意进取,不敢冒险的状态。

其实,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我们采取熟悉的应对方式,因为熟悉,所以相对有把握,能减少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不安和恐惧,而采用新方式会降低这种控制感,所以让我们难以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次让自己下定决心,定好的新目标,列好的一条条行动清单,总是难以完成的关键原因。

要改变,就要学会找出这些不安和恐惧,并面对它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