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大同”古镇“名”称“新考”
【田野调查】邛崃“大同”古镇“名称”“新考”
文/狼烟诗影
本来之前结数年的多方努力,对邛崃市大同古镇的田野调查已基本订论的历史又有了新发现。
十年前,翻看邛崃大同古镇的历史,在邛崃历史上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于大同古镇的一点点记载,历史留下的只是遍布大同古镇以及周围六个乡镇有关联的古遗址和民间传说。这几年,经过田野调查组深入实地调查走访,这个神秘的古镇终于露出了她神秘的面纱。通过大家的努力,大同古镇久远而璀璨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下面说说之前调查和订论的历史。
关于大同这个乡镇,《邛崃县志》没有一点有关大同古镇的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只能到民国时期。唯一留下的就是一些寺庙和“石笋山摩崖石刻”的名字,比如《石亭庙》、《常乐寺》、《双林寺》、《金台山市》、《宝藏寺》、《竹瓦庵》、《石笋寺》、《圆*觉寺》、《南堂》、《华严寺》、《观音山寺》、和一处古《盐井》地名。其它一无所有。就大同古镇之前叫什么名字都没有记载,民间只是说之前大同叫“大兴场。”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大同古镇居然有着几千上万年的历史证物和遗址。比如,大同古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币”和红铜器时代的“红铜器物,”不知冠以何名?这可以把大同有人类居住的历史推到新石器时代和红铜器时代。再者,发现历史上记载大禹之妻凃山氏之女“女娇”之子“启”居然是求一位叫“疏”的神仙而生的,是夏朝第二代皇帝“启。”而“启”就是夏朝“禹”之后的第二个皇帝。再查,这个神仙叫“疏,”的出生地居然在大同古镇南堂地界的“石钟乳山”上(现名:石钟山)。据《例仙传》、《汉武帝传》、《渊鉴内涵》《王羲之问周抚贴》记载,有料可查,有证可依。这个神仙“疏”居然还是中国历史上西周皇帝第一个被册封的“神仙,”也就是说,大同古镇南堂地界的“石钟乳山”就是后来的“灵山,”“灵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诞生“神仙”的地方。至今,石钟山上还有北魏时期的古佛塔。于是,在大同“灵山”就有许许多多的古遗址和“石刻群。还有流传于民间许许多多的故事。“灵山”下有千年古“盐井”和千年古镇。民间传说,大同汉唐盐井居多,再查,确有当地人喊的“八角井”是古盐井,还有数口是清至民国到解放后的盐井。而《直隶邛州康熙志》中所记载的只是唐宋有古盐井的取盐制盐方法。并付有盐井美名《芳池》和《金凤》。民间传说地下埋藏有5口“梅花井”。直《竹瓦庵》碑记的出现,才知道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之子“萧纪”在成都称帝时,来到当时的“大兴古镇”(大兴,现:大同镇),观三堂、三宝、三塔、三洞时,才知道《竹瓦庵》的前身叫《白云院》,唐宋时期更名叫“白云寺”,后叫“白云庵”。“白云院”为”萧纪”所修。碑记说:萧纪过竹瓦庵地界时,见对面九顶山上白云如蟠龙嶓蜒,随即在现“竹瓦庵”地界建(白云院)。后来通过碑记,找到了当时的“大兴”就是现在的大同,也找到了“三堂”中的,南堂、观音堂、打柴堂。也找到了碑文中的“三宝,”即:“金宝寺”、“宝藏寺”、“兴宝寺。”(兴宝寺,现在为:新宝庵;宝藏寺,现为:灵音寺;金宝寺,至今未确定是哪个遗址)。关于“三洞”,已有。再有就是碑文中的“茶地三塔,”至今未找到遗址。当时,作为当时梁武帝之子的蜀皇帝“萧纪,”为什么要来参观大同这些古迹呢?可以肯定的是和古“灵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至少灵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或寻神仙得长生不老之术。再者史书记载,夏朝之前大同属“濮”地,“濮水”之地,也称(濮国),史记说(濮国)东邻蜀国,现:西河、南河以东;南邻獠界,现:镇西山以南;西邻雪山,现:夹金山以西;北至九龙山,现:崇州市鸡冠山。在当时,火井江和䢺江统称“濮水”,商周时期,“濮国”分为“邛国”和“”䣢国”后,“濮水”易名“火井江”和“䢺江”。(濮水:史书记载:火井江,现:文井江,发源地:镇西山,古称獠界,三国时期置名:相台山)。当为濮人民族。后,“濮”分为“邛”和“䣢”,成为商周时期的(邛国)和(䣢国)。(䣢:现读音:䢺、出)。现查:凉山州“黑彝民族”的祖先来自于“濮水雪山”地。与历史记录稳合。那梁武帝之子萧纪大同之行,和竹瓦庵碑记的发现,也为大同历史作了证明。2020年5月30日,在大同古镇新建小区中,在一处十几米深的地下挖出两个千年古墓,加上2012年挖出的一共3处古墓,而每个古墓占地面积在100平米方左右,青膏泥覆盖深度已知的近4米。当日,邛崃市文管局何吉民局长带队8人来大同实地考察,后因古墓并没有破坏,就按照最高文物保护法,不再允许往下挖,不能破坏的情况下,在上面可以建楼盘。后,和永兴社区村委会、建筑承办方老板商量拟定后离去。据推测,凡事用青膏泥保护古墓出现在汉早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或以上。古墓面积之大,实属考古界罕见。就如何局长所说,留给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中国考古界去考古吧。
邛崃市文管局亲临考察后来,《灵山大佛碑记》的出现,现在是“石笋山”就是当时的“灵山,”更证明了“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唐高宗之子“李上金”奉唐高宗李治和王皇后旨意,来到当时的大兴灵山修凿灵山大佛,为王皇后求生龙子的过程。碑记上有“大兴,”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同古镇在当时也叫“大兴”的证据。在《灵山大佛碑记》中,我们可以肯定大唐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也记录了李上金逃难到灵山躲避追杀的过程,也记录了山大佛修凿时间和完工时间,共凿建116年方得完成。更有奇迹的事情出现在碑记中,碑记上面并没有一段文字提到南唐皇帝“李煜,”但是,译出来的结果是李煜也曾逃到灵山避追杀逃难隐居的过程。
但,“大同”古镇的前身,名亦:“大兴古镇。”“大兴古镇”的名字在证据上已经很明确了,前前后后延续到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后的1962年,因为邛崃大兴公社和浦江县大兴公社同名,才将邛崃大兴更改为大同公社。但,历史上的大兴古镇只能追根溯源到南北朝时期。而历史上更远的记载有石亭庙和另外几处寺庙,为汉庙。并没有说在汉代和先秦时期“大同古镇”叫什么名字?中间是否还有没有其它名字?一直到前两天,我去现大邑县新场镇飞凤村五组的《凤凰台》,进行田野调查时才发现,原来,唐代的大文豪李白、杜甫、陆游、李商隐、白居易来临邛时,也曾去过《凤凰台》参观那里一棵需十人合围的“紫柏。”他们曾写文章赋予了对这一棵上万年古柏的美赞,当然想,那些大文豪对大邑县“雾中山”写诗作赋无数。清邑令“宋载”在大邑县任职时,也专门对凤凰台古柏进行了考察,曾作诗一首:“紫柏森森不计年,凤凰遥度暮山烟。公余拾翠春相问,欲向骑鲸上九天。”从此,凤凰台“紫柏”就更名叫“鲸柏”。也写入了《邛崃县志》和《大邑县志》。在翻阅古县志时,终于在古县志里发现大同古镇在之前就有三个名字,后人为了纪念古大同的三个名字,曾将建庙纪念,“大兴”、“大同”、“大中”就出现在民间传说里。大同古镇之前就有三个名字?没错,有三个名字。再查,原来,南北朝皇帝萧纪就曾把当时的“大兴”更改成“大同”。后来萧纪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更改回“大兴”?这个无法考证。但是“大中”这个名字,就特别陌生了,因为在民间只是偶尔有人说,但没人相信。于是,在翻阅《邛崃民国县志》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从大同和凤凰台地界就记载有:(大同有:大兴寺、大同寺、大中寺。元明时期更改为:大兴庵、大同庵、大中庵)的记载。我去凤凰台找到了当地人老人王龙文老人和他的孙子王玮先生了解凤凰台的传说时,他们跟我讲了一些关于凤凰台的典故,爷孙二人热情地给我说起有关于凤凰台的许多故事和资料。然而,到从庙宇到历史,再到古镇名字都有了新的发现。
古县志:南“䣢”黄夫子(䣢国)证据如果说大同古镇在明朝末年被张献忠官军烧毁了之后,断了所有的历史,那么,现在我们又从许许多多的碑记中,找回了大同古镇千年前的模样,千年前的大同古镇作为最繁盛的茶马古道之一,那一时期的繁荣,都显示在大同地界六十多座寺庙文字的记录里。也知道了明末清初,不只是张献忠对大同古镇的破坏,同一时间还记录有吴三桂和刘二寇对大同古镇的烧杀抢掠。更有碑记中记载了康熙二十五年,清政府命令将“湖广填四川”迁移来的所有人重新更改名字;重新立新家族族谱的事情;还不准任何人提康熙二十五年前的事情,就是不准摆不利于清政府的龙门阵,只能按照清政府的要求向下一代人讲述重新立家族派行后的家族迁移地址。这些碑文,揭开湖广填四川的真实记录,也解开了湖广填四川四百年来未解之谜,也补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大同,认识曾经的“大兴”、“大同”、“大中”这个千年古镇。那么,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记录中得知,现在的大同镇,在上几千年里有三个名字,即:大兴、大同、大中。更巧合的是现在的大同镇刚好是南北朝时期萧纪在成都称帝时前一年(大同二年),也在当时萧纪来到当时的“大兴古镇”时将“大兴古镇”重新改名为“大同古镇”这一段历史,重合变成巧合。
邛崃市大同古镇 邛崃市大同古镇 邛崃市大同古镇 邛崃市大同古镇三千年古柏 大同古镇(天下大同) 大同古镇摩崖石刻永徽三年凿 大同发现新石器时代(石币) 大同发现新石器时代(石币) 大同发现红铜器时代(铜器) 清.邑令曾经为邛崃辖地凤凰台 石笋山摩崖石刻(飞天) 唐代风格的古宫殿(支柱石) 灵山(人面石) 在唐代遗址上重建的(石金寺)) 中国神仙诞生地,石钟山佛塔 不知何年何月 张献忠吴三桂等和湖广填四川 大同集群社区出土新石器时代 发现新石器时代(石器)老人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