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傻子
傻子那天转圈的时候,身后背了一个小孩儿。
小孩儿被破烂的棉衣包着,黑乎乎的棉衣与那小孩儿的脸倒也般配。傻子把一动不动的小孩儿背在身后,要不是能听到“呼呼”的喘气声,谁也不会在意傻子竟“后继有人”了。
傻子依旧端着几十年没换过的破瓷碗挨家挨户地敲,村里的人们开门后也依旧是拿出半个馍甩到破瓷碗里便匆匆把门关上。
按照往常,傻子转够一圈后该乐呵呵地端着碗回去了,可傻子那天转够了圈后又折了回来,又开始挨家挨户地敲。
人们明白了,傻子这是要养活那个“后人”,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傻子养活别人谈何容易?
人们并不想再次献出屋里的食物,于是干脆闭门不出。可傻子却像是下了决心,讨不到饭就一直站在门口冲着院里傻笑。
终归是一个村的,人们不好撵走他,也不好让他一直站在门口,无奈又让他收缴了一轮。
等到傻子又转完一圈,把手伸到背后拍了拍“后人”,这才乐呵呵地晃悠回了他那破瓦房。
那天后,村里人像是寻到了宝,一旦有闲工夫,就开始讨论傻子的那位“后人”。
据说那小孩儿生下来就是傻子,家里贫穷没钱医治,索性把那孩子扔到了雀儿潭。雀儿潭是村后北河的上游,位置偏僻,是附近几个村堆垃圾的地方。碰巧那天老杨让傻子沿着北河边去上游去捡之前堆那的一车垃圾,于是路上发现了那孩子,就高兴地拎了回来。
从此傻子便多了一个包袱,少了一份口粮。人们碰到他时也总会开玩笑地问几句对“后人”的打算,每次听到人们称小孩儿是他的“后人”,他总会乐呵地合不住嘴。
人们想这小孩跟着傻子也合适,俩人挺相像。但不同的是,傻子以前并不傻。
傻子不大的时候,每天总要跑出去找同学玩。一次在半路上得到消息说他家里突然着了火,爹娘都还没出来。傻子一听这话,便疯了般冲回家里找爹娘,救火的人们拦都拦不住。谁知刚跑到门口,被掉下的大梁砸到了脑袋,命没丢,但整个人从此彻底傻掉了,每天走到哪都咧着嘴傻笑。
随后人们看他可怜,筹钱给他修了间瓦房,每天还有人给他送吃的,就这样维持着过了几年。
时间久了,人们也不再叫他的名字,都开始称呼他“傻子”,不再有人给他送吃的,他便学会了主动去讨吃的,村里也都已经习以为常。
傻子平时喜欢在村里转悠着捡垃圾,整日不回家。等到身后拖拉的草包装满了一包,就拿去给村前垃圾场里的老杨,换上几天的香烟。
人们虽可怜傻子,但也常拿傻子取乐。特别是经过大人们的传述后,在周围几个村庄的小孩子眼中,傻子成了“威震四方”拐卖儿童的人,但凡听到有人家的小孩儿哭了,准能从大人嘴里听到傻子的“威名”。偶尔傻子正好路过听见了,就站在门外“呵呵”地傻笑一会儿,屋里一准没了哭声。
谁也没想到,几年过去了,那孩子竟跟着傻子活了下来,人们也开始习惯称呼他们为“大傻”和“小傻”。
每天大傻在东路,小傻在西路,都成了村里地标级的人物。
随着小傻一天天长大,俩人讨来的饭渐渐不够吃了,每天捡垃圾换来的也只是老杨的几包烟。于是傻子从一天讨一次饭变成了一天两次。这一变,人们不乐意了,开始找队长反映不能让傻子变本加厉,更不能让村里养完大傻养小傻,该想个法子让他爷俩自己过了。
几天后,队长领着傻子去拉粪车。这工作虽累点脏点,但傻子乐意干,像是找到了捡垃圾以外的另一件乐事。
此后,人们开始经常在路上看见俩人赶着粪车,大傻在前面拉,小傻在后面推,俩人还不时抬起头冲着路人傻笑。
突然有一天,大傻没了。
谁也不清楚大傻是怎么没的,只是一大早路过时听见小傻在屋里哭喊。过去一瞧,大傻一动不动,走近一摸,身体已经冰凉。
人们帮忙草草埋了大傻,买了两个花圈立在了门口两侧。
村里少了个傻子不是大事,人们依旧每天路过那间破瓦房,依旧在无聊时找傻子开玩笑,依旧在望见粪车时匆匆捏着鼻子躲开。
小傻不像大傻一样走到哪都是乐呵呵的,特别在大傻死之后,甚至还能在夜里听到小傻的哭声。
小傻一直没撤走花圈,人们每天路过,总能看见那破烂的门口立着两个泛白的花圈。
不知哪天,小傻竟也突然没了人影。
谁也说不准人究竟是哪一天消失的,只是那天下了场大雨把村里的粪坑填满了却没人过来收拾,人们才意识到到好几天没见小傻了。
去那破瓦房找他,门口见的花圈不见了,屋里也空无一人。
在此之后,人们就再没见过小傻。
一天,在北河边散步的人们突然发现河里浮起来一个东西,走近一看竟是具尸体,身体已被河水冲击浸泡得看不出样子。
而后又有人在上游雀儿潭的垃圾堆旁发现了两个破烂的花圈,于是人们断定那具尸体就是小傻。
可人们却始终不明白,好端端的小傻怎么会莫名地跑去人迹罕至的上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