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宋词 24一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023-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踏雪无痕77
似花还似非花,也教人无从惜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泥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词是北宋苏轼的婉约之作。借暮春之际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情之人,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带有普遍性的愁。
译文: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坠落。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无情,实际则饱含着感情。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转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想睁开又想闭。正象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郎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叫声惊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泥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点点啊,全是分离人的泪。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把握杨花似花非花的独特标格。抛家傍路三句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依的情状。萦损柔肠三句,又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想象奇特。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以落红陪衬杨花,曲折地传达出对杨花的怜惜。继之“晓来雨过”询问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离人的春恨。以下春色三分三句更是奇妙的写法,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满腔的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三句总结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与上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文的主旨,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