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

良户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晴耕雨读007

文/晴耕

      良户村座落在高平通往沁水的官道北侧,在路边有新建的门楼,门楼内路西有仿古的楼房,但是这种仿古建筑是崭新的,只能告诉人这个地方以前有古建筑,仅此而已。

        前些年常常往来于高平与侯马之间,只是对着门楼投去淡淡一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能比阳城的郭峪,皇城,祁县的乔家堡还有古味吗?黄山归来不看岳,看过乔家大院皇城相府之后,一般的所谓古村我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了。

        但是我也知道,凭着自己的想当然去下结论也是不对的。

        首先,在晋城工作的姐姐就专门去看过良户,说高平良户是放在晋城范围也是叫的响的古村,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罢了。我开始有点小后悔,路过的时候怎么不停下来,进去村里看看呢。

        还有在孙喜玲老师的《风中的瓦楞草》一书中写道:

      “王老乡说“现在的良户和以前不能比啊,没什么看头了,就这凡来的人都还说好呢,在我们眼里也就是一堆垃圾和废墟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我去阳城皇城相府看过,你们知道皇城相府一进大门那个牌楼吧?"
        我说:“知道,很气派。"
        王老乡说:“那牌楼算什么呀,比起我们村当年的牌楼差了不是一点,我们的牌楼那才叫个气派。真是不在了,不然你看了就知道了,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象着高平口音里透露出的豪气,心里也就对良户向往起来。

        有人说旅游就是验证,去验证那些传来传去的事物是否真正存在。二零一八年的春节,趁着有一天的空闲我决定到良户实地验证一番。

良户

        当我来到良户村前的仿古大牌楼的时候,发现在右侧的墙上贴着一块动漫版的“田阁老带您游良户"导游图。在高平至翼城的省道上,每至下坡处都会有动漫版的交警提示牌,配着网络版文字“亲!要HOLd住哦!"这种网络与交通提示结合的做法很受年轻人喜欢,连我这个不年轻的人也喜欢,为了配合交警的工作,在下坡路段我也积极HOLd,HOLd的好才能证明我不落伍。今天又遇到一个动漫版的田逢吉,活泼的动漫总比那死板的官腔好,至少说明当地政府在宣传上是与时俱进的,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虽然在村口看过了导游图上的行走路线,但是我啥也没记住。独自信马由缰,在这种时候我往往愿意瞎撞,撞住甚是甚。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约也是这个意思。穿过门楼过桥进村,迎面是一座三层的楼,看门窗的样式,青砖的色彩,都是老物的感觉,但砖缝里的石灰洁白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真正的老房子吗?稀里糊涂进去略微看了一下,陈设着村史介绍的展板,我就叫它村史馆了。

        从村史馆出来向东行走不远,路北的绛底白字的旅游指示牌已经指出到玉虚观了,舍大路上小坡,就看见了玉虚观的大门,在玉虚观的门楣上还有建国初期加设的“培育英才"的砖匾,说明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曾经用作学校。我觉得这种改造也挺好的,既不损坏原貌也能说明新用途。只是大门朝里锁着,我扒在门缝上往里看了看,大门南侧的小房里面还有人说话,一会又出来倒水,我趁机喊道:“大娘开开门,开开门让我看看,我是专门来看这个的呀!"然而那位大娘只是操着本地口音冷冷地说:“这儿不让看啊!"我“求求你开开吧,我是从外地专门来的呀!来一次不容易呀!"然而我这发自肺腑的央求并不能打动那位老人,她不再多说,提着空桶回了南屋。随着她转身离去,我的心情直线下降。原来,在视频上看过的玉虚观那些由远而近的镜头,木板大门吱吱呀呀的打开,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吸引力强大的神秘气氛。或许这扇大门,只是为那些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而打开,难道普通百姓就不能进去看看吗?我就这样想着,欲进不能,后退不愿,只能徘徊。

        在玉虚观的门外,照例立着一个国保碑。在这个时候从坡底下上来一群人,其中有一位站在国保碑前向这一群游客,解说道,这就是在良户众多的古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列入国保的文物。这个人说着地道的本地话,但是我看他讲解的神情,却像一位专业的导游。他向这一群游客说,这个玉虚观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但是,跟着他就可以进去。他告诉大家进去以后,注意秩序不要喧哗。我听到这样的话语。心里窃喜,择日不如撞日,请客不如撞客。我请导游也不如撞一个导游呀,这真是缺什么来什么。我就把他叫做导游吧。这位导游叫开大门以后。我随着人群鱼贯而入走进玉虚观。据他讲,他小的时候,就是在这里上小学。那时,南屋都是教室。土改的时候,这里面的房子分给了个人,到现在这东厢房及南屋还是归于个人所有的,文物部门只能管管理这些中殿大殿,没有全部收回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叫不开门的原因。

良户玉虚观

        游览古建筑。如果懂得多,就会看到很多。如果懂得少,看到的也很少。我就属于后者。跟着导游在中殿前,稍做停留就直接走向了后院。因为后殿才是玉虚观的主角。当我看到后殿的门时,内心有一些激动。这个门在电视上看到过,在网络视频中看到过,但是今天我真真正正站在了它的面前。导游说,这个门的造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帐篷。在全国只有两个这样的门,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同华严寺,这门也叫火焰门儿。在导游的指引下。在在须弥座的西面的地方,看到了建造时的石匠留下的时代纪年“大定十八年四月十六日记,石匠赵琮赵进"(1178年),立于殿前,遥想金代,前不见古人,唯一可以对比的是王报二郎庙的戏台建造年代,是大定二十五年,比玉虚观晚了七年。

        现在那些投资巨大的建筑,设计寿命七十年。也不过是人的一生这么短的时间。可是那些设计师还引以自豪,认为是很长时间了。而我们的古人,从来没有设计建筑的使用寿命,一座建筑的使用年限怎么可以设计呢。依据是什么呢?想来有点儿滑稽。在古人的手下,不经意间创造的建筑就跨越了千年,感谢先辈留下的古建可以供我们登临送目,浮想连篇。

        如果是研究古建筑的专家。他们可以就大殿的脊饰,门窗,斗拱,屋顶,柱高,结构等等内容去展开,每一个小项都可以去延伸开去形成独立的研究课题。而我只能笼统的去看,去感受历史带给我的信息。人常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百分之七十在山西省。现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讲健全法律讲究证据,而文物,就是我们曾经的文明证据呀。书本上的文字,记载着我们的历史。这些实实在在的建筑,是用他们的历经千年的身躯,讲述着我们的历史。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书本上的那句话“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在这里可以观看可以触摸可以拥抱。

        从后殿东侧小门儿出来。又经过一座白爷庙,还有一座皇王庙。在这个皇王庙的院子里,堆放着许多从墓葬里发掘出的石头构件石头牌匾上写着“自在天″“安土敦仁″“风云变幻”等等,那些精美的雕刻不是今天这个浮躁社会的人所能做出来的,皇王庙里供奉的谁?已经不是游客所注意的重点了,这个院子已经成为了一个良户古代墓葬建筑展览馆。古代人讲究“丧尽礼,祭尽诚",所以墓葬的建筑也成为了一种礼器,只要经济能力许可,总要做最好的,才能表达对于先人的无限哀思。

        导游讲解到。这些散落的石头构件都是在村外面平坟造地的废墟上的弃物。我想到孙喜玲老师书里提到过的那位叫做宁宇的人,这些构件儿就是他捡回来的吧?我向导游问了一下,确实就是宁宇捡回来的。在一段时间内,这些石头散落在荒郊野外无人问津,是宁宇发现并保护了它的文化价值。把这些石头一件件捡回来聚在一起也不是朝夕之功。这位宁宇不置房产,却偏偏爱捡这些别人看来无用的东西,他心心念念的是这里的历史文化,我认为他是一位可爱的人。

良户

        来到侍郎府的大门外瞬间溯回古代。高大的门楼,五层斗拱对应着主人的二品官阶,如同主人的形象立在门前迎来送往,好像耳边都能听得到主宾问候的声音,马车的声音,轿夫的声音。田逢吉,官至兵部侍郎兼浙江巡抚,兵部侍郎就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的副部长了。侍郎府是一座非常讲究视觉控制的建筑,在游客驻足停留的节点总有相应的景观映入眼帘。大门前有一照壁,与前面的村庄民居相隔绝。进大门迎面是一个砌在山墙上的照壁,雕工细致,精美绝伦,罕有其匹。这种建筑是非常也是讲究一种气场。只要进入这个胡同就已经感觉到了主人的存在,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门内的照壁下面有三块石头分别刻着读书,做官,讲学三种场景,对应着田阁老的二十年读书,二十年做官,二十年理学的人生经历。入大门那向左转,就看到一个牌坊,上书“三世进士"。导游说大家知道皇城相府的牌坊是建在大门外的吧。那样可以说是一种炫耀张扬高调。田阁老是一位非常内敛低调的人,他把牌坊建在了院子里,告诉世人这样的待遇,我家也有但是我不去外面炫耀。田阁老深谙道家之学,有“功成而不居"的思想。因为他的卓越军功。康熙皇帝赐给他的父亲和他的爷爷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三世进士"。

良户

        牌坊就是可以长久供人观瞻的奖状,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当这点精神符合主旋律,有必要在全社会去提倡弘扬的时候,当年的国家领导人一一皇帝适时地给他颁发了永久奖状,可见那时的人不但追求物质,而且更看重荣誉。他们知道求名应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国家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光宗耀祖光前裕后,皇帝的卓越领导力也可见一斑,他把臣子士绅教育成了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高大的门楼,既是主人实力的体现,也是官家身份的象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以最高的荣耀引导着民心民力的方向。勅建府邸是国家层面的形象工程。

        侍郎府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一个单个儿的房子。里面有接待客人的正堂,有主人的内宅,还有管家院,磨坊院,书房院。还有专门供女眷住的居贞吉院。 正堂按照现在的建筑格局来说就是客厅,有一些贵客需要接待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客厅里边的建筑都是非常的高大上。而这个大堂的后面才是主人的起居内宅,内宅现在还有人在居住。同样也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跟着这个导游才叫开了门儿。开门的大娘,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憨厚真诚的笑容,豁牙露口的嘴,记载着曾经的风霜,他们就是住在东屋,而那个正房现在已没人居住。我们站在院子里看历史文化,她站在院子里看我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暖阳斜照,光线切割了空间也切割了岁月。

        一座有生气的建筑。一定是综合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要素,可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所以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现在看到的老房子,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在住,看不见儿童看不见少年看不见青壮年,长此以往农村向何处去?不禁令人忧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专业细分,也就是把它的总体功能分割开来单独展示,很多的家都仅仅是个拥有所有权的旅馆,基本上没有来客,也就丧失了社交功能。过去的生活状态是道法自然的,和谐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合一,家庭养老与文化传承相融的,近者悦远者来怡然自乐。

        听导游讲,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说:“通过良户的遗存告诉人们,(农村)生活应该是而且可以这样精致地、艺术地、富有感情和实事求是地去创造的"。历史上的良户枝繁叶茂人杰地灵,“有女嫁到良户村,砖包房子狮子门",周围村庄的女子都以嫁入良户为荣。

        从侍郎府出来,又顺路参观了国朝军功院的狮子及复始第,其中复始第的通天石柱一改平常建筑的卧式为立式,其高度目测足有七米,整根砂石一柱擎天令人仰视,体形之大非常罕见。东厢房的压窗石刻着“忠、信、孝、悌",西厢房的压窗石刻着“礼、义、廉、耻",民间有一句老话“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七不出门"是说没有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预备下不可出门,“八不回家"呢?就是在外面没有做到“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怎么回家见父母呢。这些立身处世的信条,古人勒之以石置于左右,时时勤拂拭,一日三省身。文化的力量!唯有震撼。

        一路上紧跟导游,聆听着代代相传的故事。他讲道,如果详细地讲一遍良户可以讲三个多小时,简单点也需要一个小时,这些年讲了有二百次了,全是免费讲解,只要有更多的人喜欢良户,他就愿意讲。转了一圈,又回到村史馆面前。我问他这个房子?他说这是近年修的,砖都是回收来的旧砖,一块砖一元钱很贵了。总造价上百万了。因为处于入村口的位置,所以也需要一点形象工程。

        就要告别了,我留下导游大哥的名字和电话。良户,我还会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