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再读《文化苦旅》

2020-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钮钴禄艳

一、精读目录,体会提纲。

《文化苦旅》目录

二、精读作者前言,了解作者背景。

        这是余秋雨先生1992年的作品。是1980年以来先生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新版于2013年进行重新修订。

      在新版小叙中,先生用一则小故事作为开头。把《文化苦旅》比作故事中出门的浪子,招来流言蜚语。它所带给先生的麻烦,以及世人的曲解。由于盗版书的猖狂多于正版书,内容真假难辨,沸沸扬扬,甚至杜撰了生平等。(这大概就像现如今的狗仔队们,对明星的生活以偏概全,肆意猜测,然后写文就为了赚取流量;还有那些标题党们,吸引点击率,实则无实质内容。过去没有那么多娱乐,文学作文成了“牺牲品”。)“它,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看它一眼。“作者把此书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当时的处境。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子的光芒挡也挡不住。在各大文学书籍排行和评选中,在国内外读者以及台湾读者中,依然是人们最喜爱的评价最高的图书,甚至连万里之外的学者都开始反驳那些对此书进行的糟蹋。最后,回归的浪子,经历艰苦跋涉,该换个像样的行头,重新与世人见面了。也就是余秋雨先生根据现状重新修订了此书。老先生说,此书的各色盗版本在市面上还汗牛充栋。我自编一本新版来宣布它们全部非法,挺好玩的。

三、精读华彩 (记录十处打动,打动原因,反复观看作者在打动处如何写作,熟读甚至背诵这些文字。)

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思考:当一个人收住了锋芒,沉下心来做事的时候,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要发生了……

这是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做这样的一个女子。作者描述的很细致,大概是经过观察与思考后的结果。

2.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是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一定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

思考:从外观,体验,感官与感受进行描述。

2018年跑成都双遗马拉松的时候也去过这个桥。并没有仔细观察,形成文字。只剩感叹作者的文字,文字的力量真大,好想把我带回了那座桥上。

3.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思考:用自然的景物,引发的思考。进行对比的写法。

此段为描写鸣沙山和月牙泉。

4. 它,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看它一眼。

思考:把《文化苦旅》这本书比喻成无主的稻草人,废弃的箭靶子,赋予它“生命”,更加鲜活。还有形态的描述。以此来表达此书的处境。

5.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气勃勃。

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路上感受书中的描述,使其鲜活。

   

      读《文化苦旅》这本书,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余秋雨先生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他的这本著作深深印在我的的脑海里。黑龙江省宁安市,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避暑山庄的“楹联”,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的经历,千古杰作得以产生的故事;西域喀什的美轮美奂;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等等一系列脚步到达的地方总能得到共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