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怎么上?
周一的时候,一个徒弟来到办公室,与一个跟着她学习的实习老师交流什么,大概是班会课的内容,我好奇地一问,是你准备上班会,他说是的。刚好那节班会我没课,闲来无事,本着观察学生的态度,申请去听他的班会课了,他也“无奈”地答应了。
班会课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个是普及少先队知识。
抛开班会课的内容、讲课的效果不说,这节课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还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无论是中途学生的插嘴,还是一个人来疯的学生频频地打断,亦或是部分学生上课自顾自地玩自己的东西,老师都能和颜悦色,温和以待,这是非得难得的。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修炼的就是自己的情绪,显然,这个老师的情绪是非常稳定的,有做一个好老师的潜质。
当然,说实在的,这节班会的效果有点出乎我意料,作为一个实习老师,没有人指导,大概在学校也没有学怎么上班会课,上得不好也情有可原。但只是情有可原,对待课堂如此草率,终究还是不好的。
那么,一节班会课到底如何上才能有效果呢?
首先是前期的准备,作为老师,要有一点专业意识,不能学校安排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这节班会,学校的中心工作写的是上一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学校如此草率,作为老师肯定要专业一点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内容之广,加上每个年龄段需要学习了解的不尽相同,怎能就以这样一个主题就作为一节班会课来上呢?
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老师讲了什么,老师大概也不知道了,学生学了什么,学生大概也不记得了。
其实,上好一节班会课,首先要研究学生。比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那么首先要了解学生,他们这个年龄段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惑是什么?是对成绩的焦虑?是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是同伴关系……然后聚焦到一个点,再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准备这节课。
第三,“跟我说,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一起参与,我便了解。”这节班会课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全盘都是老师叭叭地讲,学生偶尔读一读,也就难怪上完课后,师生双双茫茫然的。一节好的班会课,一定少不了学生的参与,一起探讨、交流,有时候还要进行场景预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当然,年轻老师能够愿意去尝试,去锻炼自己总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