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江南

2024-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笙箫红尘

8月10日 再见,江南

七夕节,江南行的最后一天。

一家人依旧去了西湖。

昨天黄昏游太过匆忙,所见仅为西湖一隅。我还是想让女儿对西湖有一个全面的观感。

今天选择了地铁十1314环湖公交,直抵雷峰塔。

七夕,1314。环湖公交车有自带浪漫,车上视频可扫码输入七夕表白。年轻的情侣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热辣滚烫的情话在视频上翻滚,绵绵不绝。

虽然烈日当空,到雷峰塔登塔的游客却如浪似涛,一波涌过一波。

我们在这波翻浪涌般的人流中登上了搭。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 “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缪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如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se,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

1999年7月,浙江省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该工程于2000年12月启动,2002年10月竣工,重建后的雷峰塔景区总面积将近90亩。雷峰新塔建筑形式为须弥座石台基,底层带副阶,塔身五层八角砖身平座阁楼式,塔基两层为古塔遗址保护罩,钢架结构支撑并由玻璃天棚掩盖,高9.85米。塔身五层(内设一暗层),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塔通高71.6米。

今天在雷峰塔上,可以看到西湖全貌。塔内木雕还原了白娘子和许仙的动人故事。女儿在每一幅画前都久久伫立。

天气实在太热,原本想去的白堤和苏堤都只能在环湖公交车上指给小淇看。

中午在银泰吃了饭。淮扬菜系咸甜味实在不想吃了,于是换了麻辣鲜香的湘菜,剁椒鱼,开边虾,娘儿俩吃得不亦乐乎。

下午去看了首印的《白蛇-浮生》。在白许故事的发源地杭州西湖,看白蛇故事,而且是在七夕节,无意间应了景。

飞机晚点到23:15才起飞,所以现在还在候机。到成都,回家,该是深夜三点了。

成都,终于要回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