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散文创作|虚实相生的素材加工

2021-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岚_美国

叙事可以按照:1)事件发展的顺序;2)时间推移的顺序;3)空间置换的顺序来展开。不论怎么展开,从记叙到议论或抒情,服务于真实故事的叙写,情节是允许适当虚构和想像夸张的。制造悬念,或先抑后扬,以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基础,逐步体现发展、结局的必然,自然过渡到或抒情或言志的题旨揭示,是散文叙事很常用的“铺垫”手法。“伏笔”,即不明显的铺垫,一般很少用于散文叙事。散文结构的“严谨”,在于内容上的线索分明、前后呼应、卒章明心见性,通过烘托、渲染、联想、想象、对比等等表现手法来达到创作的目的。

散文叙事的情节不求完整但必须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在记叙的进程当中,尽管“倒叙”更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但在散文叙事中,倒叙必须有明确目的,否则应当避免使用。而“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往往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中心事件的来龙去脉服务的。同样,“补叙”、“追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简单的补充交代,很多时候也必不可少。当文中出现陌生概念时,也需要对该事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尤其是涉及专有名词或概念的时候。但行文切忌被资料性的内容牵扯,变成“说明文”;一般议论性的文字也宜少不宜多,避免写成“议论文”。

“真情贯注”,是一篇好散文的先决条件,也是写好散文的必然要求。在确定素材,按稳定的思维逻辑性展开内容的基础上,写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倾诉,一种表白,或一种说服。没有对象感的写作,文章的眼神是飘忽不定的,文章的思维有可能是游移的,作者的态度也可能是无关痛痒的,文章的语言更可能是枯燥乏味,缺少活力的。反之,有对象感的作文,就具备了打动读者的情绪内涵。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曾经说过:“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