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曹操》(中) (js03
2024年2月,读了易中天著的长篇历史小说《曹操》(中)。
长篇历史小说《曹操》,是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部关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传记。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向读者展示了曹操的多面人生和政治成就。
在人们的印象中,曹操的性格十分复杂。
他敢做敢为,胆识过人。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各路诸侯畏惧董卓西凉军的实力,都在观望,唯有曹操敢于趁机进攻;
他明觉快断,极富谋略,“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善诗文,知兵法,用气势磅礴的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
但他也生性多疑: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漏杀一人。因为他的多疑,杨修、华佗、荀彧都被他杀害;
他狠毒残忍:无辜的运粮官王垕、扬州刺史刘馥、忠于他的奴仆都死于他手;
他奸诈狡猾,杀粮官以塞众口,千方百计拉拢关羽,在战役中各种阴谋阳谋的手段层出不穷。
但在易中天老师的《曹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点颠覆人们原先心目中的奸雄形象。
这部小说对曹操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偏正面的。
小说中,曹操是机智善良的。
他从董卓手中解救下差点被烤的小宦官;在入境兖州时给无助的孤儿、贼寇分发粮食;
他是心怀天下的正义之士:苦于宦官乱政, 为平天下,他孤身前往宦官张让府上行刺,就算扑了空,也放过无辜的奴仆;
他还是重情重义、带领寒士翻身出头的实干之士去除暴安民……
可以说,易中天老师还在历史故事中加入了自己不一样的理解和想象,把故事场景描绘得与我们先前所知的不太一样。
如《曹操》(中)的“义释关羽”一节中,先是张辽的谈判和再三挽留,然后是曹洪的武留,荀彧的文留,无盐的劫留,最后还送以赤兔马……
无论其是阴谋还是阳谋,真情还是假意,真诚还是收买人心,都是令人感动的。
可见,易中天老师给曹操设计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
同样的道理,历史上那些简单的人物“标签”,在这本小说里也都变得不那么绝对。
如千夫所指、祸乱朝纲的张让,为躲避袁绍起兵,“挟持”着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宫去,在小皇帝赦免张让死罪时,张让慷慨赴死,可见他并非绝对的坏人,反而是绝境下被逼无奈反抗的有血性的人。
书中,易中天先生打破了以往对曹操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豁达大度。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曹操主张屯田开荒,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推行法制,提倡节俭,这些措施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用人方面,曹操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提拔了许多出身微贱但具有专长的人才,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打破世俗门第的观念,重用郭嘉、张辽、张郃等人,让将领们充分发挥才能。
在军事上,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精通《孙子兵法》,并将其应用于实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利用袁绍迟疑寡断和内部意见不统一的弱点,采用计谋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
此外,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如《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作品,至今仍被传诵。
可能正是因为在曹操尊汉兴汉的表面下,比起那些私心泛滥,处处把眼前利益放在首位、称霸一方的人,更有蛊惑力,因此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其待人做事,目标不改,孜孜以求,确实吸引了很多人才在周边。
曹操在做人做事上用心,做足表面功夫,背地里却有自己的算计,因此也蒙蔽了不少人。
同时,也被人称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其实,看历史书,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评价,而应该多角度地去看待。
我们可抱着开放的态度,不要给历史人物刻上固定的烙印。
若这样来看,这部小说也是好读和可以理解的。
曹操虽然有着奸雄的一面,但他的政治、军事和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
他的人生应该说是成功的,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是有贡献的,也是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