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每日记事本记录

赚钱,是最好的修行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土川兄一终身建设

晚上和朋友聊天,他提了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要是赚够了钱,又该干啥呢?

这问题真好,以前我也经常很困惑,我学习理财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财务自由吗?那我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该干嘛呢?

后来我明白了,这就像我小时候纠结长大后考清华还是考北大一样…

传说中的,想多了!

不过说实话,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所以会幻想有了之后是什么样,如果我们都有了,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了。

所以,这很正常。

刚好,这个问题和理财的终极目标很相像。我曾经以为,理财无非就是为了财务自由,在不断学习和践行理财思维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理财规划里指出,我们理财有两个目标,一是财务安全,一是财务自由。

我之前也提过,财务自由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概念,但财务安全不太理解。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实现财务自由之前的一个财务平衡的状态。

在理财规划里定义很多,但简单来说,就是收入结构多样化,有了一定的家庭财务防御性,不会被突如其来的任何重大变故影响。如果有一定现金或者存款储备,有充足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有一定的其他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等。

所以,无论这个家庭出现类似失业、疾病、意外等重大事故,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个阶段就叫财务安全,所以我们一定是先达到了财务安全,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因为财务自由是一种状态,而且这个状态有可能随时受到欲望的增长而打破的。你身边一定有很多收入不断增加,但生活越来越来紧张的例子。

收入虽然在增长,但是长不过欲望的增加。

因此,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什么也不做,那你达到这个阶段,你的人生也就画了终点。

因为后面的日子,你只是不断地重复昨天,仅此而已。

而理财规划里,对理财的目的和终极目标定义是怎样的?

理财的目的是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而理财的终极命题是通过有效地安排个人有限的财务,从而实现一个人一生生命满足感的最大化。

是不是觉得很大?

事实就是如此!

理财,看似无时无刻不在谈钱,但其本质并非如此。这里的“钱”仅仅是个工具,实现自我生命满足感最大化的工具。

说白了,钱就是个载体,它承载了生活中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丰富精彩的人生体验。

比如,晚上我发的装B图片,不就是出国旅游一趟吗?为何都要专门搞这么个玩意儿出来让大家装一装?

因为出国旅游要钱!而且要不少的钱,去这些西方国家一趟,几乎可以花掉一个普通上班族一年的工资。

换来的是什么呢?

一次丰富多彩(也许只是新奇,并不精彩)的经历和体验。

所以,咱们理财并非为了以后财务自由了不工作。相反,我们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才是一段人生新的起点。

因为,你可以自由支配你的时间,不为生存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

在学习理财和追求财务自由的路上,我们又会慢慢地发现,没有所谓的真正不缺钱,只有合理地管控自己的欲望。

有人天生对物质欲望要求不高,更在乎精神成长和内在体验的东西,那他的财务目标就并非遥不可及。

只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用不了多长时间的积累,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

而有人内心匮乏,即便是腰缠万贯,也照样会患得患失,终日惴惴不安。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方式的提升没跟上金钱的增加。

厚得载物,没有深厚的德行,外在的、物质的东西给你的越多,越会成为负担,因为承载不了!

马云之前说过一句话,说后悔创办了阿里巴巴,他只想做一家小公司,没想到做到这么大市值。

很多人以为这很扯谈,其实还真不是。

他的说法很多顶级富豪都讲过,有钱也得有个度,有个几千万的状态最幸福,真要到几百亿那个规模,钱就不是你自己的了,只是你替社会管理而已。

当然,这些理论,咱也只能以咱现有的价值观去判断和理解,做不到感同身受。

不过,看那些福布斯排行榜的富人们实际行为,应该也能大致理解一点。为何那么多富豪都在生前写下遗嘱,死后捐掉自己所有财产?

甚至像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亿万富豪,直接生个女儿就把全部资产捐了?

因为一个人真正能用的钱,真不多。满足生活需求,能需要多少!

在成都这样的准一线城市,月薪3000的工薪阶层并不少,难道生活不下去吗?那要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五六线城市生活呢?

这就是需求与欲望之间的关系,你是为了需求还是欲望,直接决定你有钱以后是变得堕落和空虚,还是更加积极和富足。

那我们还要不要赚钱?

当然要!

金钱是衡量一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最直接的指标。

也就是说,你的收入决定了你的价值。从更长一点的眼光来看,很多人一生平庸,并非不会赚钱,而是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因果关系要理顺。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赚钱去提升能力,创造价值。

赚钱,应该是年轻人最好的修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