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双料”双十一,“单身经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呢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221人
彬锋王座一分钟微小说专题主编

2017商学院11月刊原文引用:
在2017年,双十一“光棍节”开启前夜,我们的新一期杂志也在狂欢的气氛裹挟中来到读者面前。
8年前的11月11日,淘宝商城,也就是现在的天猫,用“光棍节”的营销噱头开启了“双十一”电商节,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8年过去了,“双十一”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光棍节”的影子慢慢淡去,买买买成了主打曲。
从2014年11月11日,阿里全天交易额实现571亿元,到2015年的912.17亿元,再到2016年,当天猫交易额不停翻闪最终定格的1207亿元。2017年,阿里誓称还要将“搞事情”进行到底,把天猫“双十一”晚会打造成“新零售的奥运会”,将“双十一”升级为娱乐超级IP。
不仅如此,京东的物流仓升级攻略、国美的“全民共享双十一”抢跑、唯品会的“美美哒” 击穿你的底价,都在提升“双十一”的热度,让剁手族们大呼过瘾。
不过,这还不是2017年双十一“光棍节”狂欢的全部。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光棍节”的真实面——单身人群,在这一年,他们也特别有话要说。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单身状态的人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是我们身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单身正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生活状态,高水平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消除了单身者在多方面的不安全感,从而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高等教育普及率、文化环境及社会宽容度等对结婚率有较大的影响。从共性上看,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存在单身率较高的倾向。
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未婚”人口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2亿人,数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据咨询公司欧睿汇编的政府统计数据,2012年以来,中国成年独居人口增长了16%,达到7700万人;到2021年,该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在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30岁,高于2011年的27岁。
这样的人群和市场需求,也为更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比如:10月初,国美就举办了一场名为“想独居”的主题展览。哪些领域可能会成为“单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呢?
我们来看数据分析下

如图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单身的朋友们还是期待婚姻的,只是感觉自己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并且也有不少的朋友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更加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自己安排时间看书、写作、遛遛狗、积极学习提升自我价值来遇到更好的另一半。)
随着我们的经济不断发展,男女经济实力的不断均衡,大家结婚的年龄也逐渐后延。根据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人理想结婚年龄在25—29岁,也有四分之一认为是30—34之间。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者单身生活呢?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找到合适的伴侣是很困难的并且过半的人认为维护两性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在这个诱惑繁多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人们在过去结婚不仅是为了爱情也是因为彼此之间有更好的财富积累,而如今个人财富的增加、经济更加独立(女性尤为明显),使得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并且现在结婚男方的成本越来越高,也是导致人们晚婚的一个原因。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是很多种的,其中选择学习读书的朋友们越来越多,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的个人成长。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更注重品质,舍得为自己消费,可以说单身领域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商家能否把握住这次商机呢?单身生活的质量会不会比结婚生活的质量更加高呢?
在此,笔者相信随着单身人群越来越多,商家的逐步重视,单身朋友们的生活将会更加丰富与多元化,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