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 »精神的饕餮大餐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毕淑敏老师的《非洲三万里》。买它是因为之前看过的《海底两万米》让我回味无穷,自然对这个结构的书名心生好感。
首先要承认我的寡闻,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矫情的心理治疗师一时兴起码的文字,却不知道毕女士本是文学硕士,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好吧,就算头衔显赫也不信她能把非洲写的有多么的精彩。的确,这本书游记不像普通的游记,既没有具体行程,也没有详细攻略。但是读完后的我心潮澎湃,没有想立马动身,却已经身如其境。
旅行就是走出去,把自己放在那个神往的美的也好,乱的也罢的地方,闭上眼睛,抛开所有,去当一个人。
368页的文字浓缩在我这里,区区,仅供大家参阅。
有意外就会收获不平凡。书中讲道非洲之傲(两年发车一次的豪华非洲之游专列)因为交通事故被逼停运时,车上人们的淡定和信任让我想起了工作中的延误,我的经验告诉我,往往高端的旅客是不容易轻易提出质疑的,反而会抓紧时间休息或者从容的处理自己的事物。这也只是我的经验,但是却不明白原由。想必和书里提到的是一个道理:一来是他们的见识,一来是他们得到的保障本来就好与其他人,再则是信任,当人们遇到太多推诿时,信任自然会荡然无存。有时想想人生中奢侈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有情感的波动就会领悟人生的意义。当作者记录最后坐船游岛遇到船主帮她洗鞋上的泥巴,写到:这件事情除了妈妈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人为我做过。虽然作者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相信船主能感觉到这种被打动后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最后送上具有神意的阿拉巴斯。直到作者机场遇到因鞋底沾满泥巴而摔倒骨折的同行旅友时,她内心的情感都通过她的文字让我全部接受到了。我相信这种传达像电流,会直击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会用各种神乎其神的方式送到船主的心里。人生而不就是为了爱吗?
有不能承受之轻,可能才会接受本身的平凡。非洲之傲每当用餐时间都会停止前行,火车停下来让客人们安心享受美食。停车地点或着是无边的狂野,或者是小站村庄。当作者身着礼服坐在重金装修的维多利亚风格的非洲之傲的餐车里和各位来自欧美的绅士名流一起享用经典大餐的时候,车厢周围会蹲坐着来看热闹的衣衫褴褛,皮包骨头的当地黑人。"尤其是那些儿童,手背黝黑,手心粉色,当他们双肘屈起,手掌外翻,手像一种奇怪的树叶,无力地托着如颅骨标本一样轮廓清晰的头部,嘴唇随着车内食客们的刀叉舞动而微动·····车内是奢靡的维多利亚风格的黄铜吊灯,古老的电扇在缓缓转动,天并不太热,旋转也不会搅起多少凉风,只为制造气氛。一套套繁琐的餐具闪着银光,红酒琥珀色涟漪在水晶杯内跳动,烤牛排的脂肪和黄油的焦香味,牛奶和各种珍稀水果的香甜黏腻气味····说实话这样的描写很难让人吃的心安理得,但是还有一句实话就是这样的对比很容易让人忘了自己。而事实是,我依旧被作者带回了自己,那个平凡的,没有定力去伪装的自己。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即便是在金碧辉煌之中,最重要的始终是自己的心愿。
时间是一种巧合,恰如其分的应你内心的呼吁或者疑惑,安排一位天使前去治疗你内心的折磨。前几天刚刚看完的电影卢旺达饭店,种族的迫害让我内心非常的难过,巧好这本书中给我普及了那一段历史,每一个体制下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悲剧,不过好在都会过去,有些事情过了也就过了。又或者很久前频繁的带孩子去动物园,孩子不解弱肉强食,频频发问。而我竟然单调的只能给出食物链的解答,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弱肉强食却也一样充满着愤怒和同情甚至有认同。然而书本又一次给出了最使我信服的答案:每一个动物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鸟类为果树庄稼授粉,水獭建筑堤坝保护湿地,蚯蚓改良土质,大象帮助植物发芽,同样当一个弱小生命死去时,大型动物才能存活。大自然运行了无数年代自有它的道理,任意去改变它,反倒是人类的狂妄。这是种轮回吧?被吃掉的弱小动物从此进入了一个庞大的身躯,未尝不是它向往的变化。出牌的是上帝,我们不应插手上帝的牌局。
最后写到此处,忽然对于书中作者说的:我的生命日历已越来越薄,总有一天会露出透明的封底。不过,偷偷告诉你,我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翻到最后一页偷看过,从此便再无恐惧。这一句我初读百般不懂的话语有了一点领悟。
一本好书邀请你一起来读,我这一生会不会去非洲呢?已不重要,我的灵魂已经去游览了一圈。旅游是既不安全也不舒适的,但它能带给我们流光溢彩,繁花似锦的世界。当我们走过的路渐行渐远,当我们双眸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当我们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我们就不由自主的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和丰富。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话,敲打一下蠢蠢欲动的小心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旅行。越是无缘无故的说走就走,原由越是藏的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