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夜话.老宋
老宋是开着拖拉机,拉了一车南瓜,哭着骂着离开颍川市的。
老宋是南阳社旗人,在一亩田网上看到长葛有林间空地出租,每亩100元。通过电话,又视频定下在长葛租地种植。
老宋60岁左右,标准南阳大汉,浓眉大眼,体格健壮。这块地位于牛庄,老宋就在牛庄找了一个热心的有空院的房东安置住下。老宋是带着两个合伙人过来的,他不是主要投资人。
据老宋说,他以前在云南承包土地多年,每年都种大蒜,对大蒜的种植和行情、销售门清。来到长葛是4月, 老宋他们三个带来了一个东方红100拖拉机和旋耕机、打药机等,开始了异乡的种地生涯。林地树小,地肥,浇灌条件好,地租低,三个伙计充满了希望,浑身都是力量。房东大哥大嫂甚是热情,无微不至。有时候,房东大哥开着拖拉机跟他们干活,大嫂会领几个对劲的村民给他们干活。当然,领工的工资高点,要喊人操心,这也正常。花生成熟的早,偷花生的可不少。很多就是老头老太太,光天化日,明目张胆。看见,他(她)就说想吃嘞,这是他村的地。看不见,就拉一三轮走。看见还不敢大声喊,怕被吓着骑翻三轮,摔倒事就大了。这个时候,房东大嫂出来骂一阵,有的就会收敛一点,改成晚上偷。种的红薯和萝卜,被偷的更多,防不胜防。麦子,红薯收后,他们就计划栽大蒜。“蒜你很”,蒜种不便宜,雇人工,买化肥,投资不少。老宋曾和种树的商量合伙种蒜,种树的认为“隔行不取利”,也就没干。又说借钱出利息,也没给他。后来老宋又问哪个朋友卖化肥,准备要。后来发现是想赊账,种树的也就没管。
南瓜地在另一个镇,品种好,结的多,很是喜人。离驻地远,没有安排人看护,村民就像到自家瓜地摘瓜一样,来去自如。南瓜储存期长,多摘点也放不坏。老宋看这样不行,就全部摘下,拉到院子里,慢慢卖。
卖了花生、麦子和一部分南瓜 ,种上大蒜,三人开始算账。发现不挣钱,三个人吵了两天,经房东说和,老宋把剩下的南瓜拉走算退出。干了半年,没有出力流汗,还投入不少钱,就落下一小拖拉机南瓜,委屈,后悔。老宋开着拖拉机,拉着一车南瓜哭着骂着离开了长葛。
老宋悲催,比老宋更悲催的是他的伙计木子,只是这两个伙计还不知道。木子是大股东,拖拉机是他的,他投钱最多,和老宋他们是一个村的乡亲。
春节后,有了疫情,木子他们迟迟没法来管理。缓和后,上边出台了复工政策,才得出门。蒜苔出来,雇人薅蒜苔,价格低,很不理想。地里活不多,两个就出去打工去了。地里由房东大嫂负责管理,日常管理费用和开支,记在账上,等收了大蒜和谷子再蒜。
大蒜收获季节,蒜价格很低,好的大蒜收了,赖的干脆不要了,被附近的村民收了。收谷子季节,木子他们没回来,怕要账。欠地租、犁地钱还有工资。房东大哥负责收,说是卖了谷子替木子还账。收下谷子遇见连阴雨,谷子发热,一股酒糟子味。发霉的谷子高价抵账,只给一半,手续要打全部的。欠的地租,也是抵账,这还是看面子给本地人,外地的就别想。
后来,木子回来算账,想把拖拉机旋耕机开走,听说什么也没带走,更惨。种了一年地,赔钱赔时间赔了乡亲情义,还把家里的拖拉机旋耕机也赔进去了。再后来的事,就不知道了。是不是哭着骂着走的?就不知道了。
真实细节情况怎样?可以多想,不必当真。这是随笔,文学作品,不是报告文学,别当真,如有雷同,也别对号入座,权当笑料,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