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舒适区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正齐

很多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类的书籍或者文章,大多会提到“舒适区”的概念,表达的观点也大致相同,即:成长过程中,走出舒适区是非常重要的。温水煮青蛙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人亦如此,若在安逸环境待久了,很容易丧失斗志,再也无法燃起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温水煮青蛙

既然走出舒适区如此重要,那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大一直在尝试,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设定了早起闹钟,开始挺管用,很快就会在半梦半醒间按掉闹铃。
制定了跑步计划,逐渐演变成散步,甚至到最后连走都懒得走了。
类似的场景是不是不陌生?其实大多人并不缺少走出舒适区的计划,也已经有了行动,但却没有长期坚持,导致半途而废。
不可否认,人是有惰性的,走出舒适区,实际上就是向惰性宣战,因此过程中的不适是必然的,那该如何让行动变得更容易坚持下去呢?今天就来谈谈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001【建立系统】

尽量避免孤立地去做一件事,而是要用系统思维去考虑一件事,即如果这件事完成,对其他事情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类似传动轴,齿轮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传动,其中一个齿轮的不作为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试想一下,晚起10分钟,对于早高峰而言,你在上班路上花费的绝对不止这十分钟,可能是半个小时,甚至是1个小时,如果因此而迟到,被扣了钱,你觉得值吗?
因此系统性想问题,可以避免被眼前的事情所干扰,清晰了这一点,事情就更容易被完成。

002【适度挑战】

有的人特别喜欢做那种高大上、大而全的计划,殊不知,这样的计划十有八九会流产。为什么会这样呢?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旦现实情况有所变动,计划就要随之调整,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还会极大伤害你的自信心,很可能由于计划不能按期进行,而自暴自弃。

其实这都是看似完美的计划惹得祸,好的计划应该留白,即预留调整的空间,而不是安排的满满当当。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尤为重要,想要实现的目标不能太容易实现,那样会使人懈怠;同时也不能太难实现,否则会让人失去信心。最关键的是拿捏好一个度,就是要找到那种稍稍踮起脚尖才能够触碰到想要的东西的感觉。

003【加入圈子】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团队作战的意义永远大于个人英雄主义,古时如此,现在更是这样。而进入一个圈子,小伙伴们互相支持,相互监督,大大增加了事情坚持下去的概率。比如“早起打卡群”就是让人养成,但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成为一个晨型人,每天早起呼吸清晨新鲜的空气。而且这个团每天都会推送一些鸡血的话,类似有:晚睡是因为没用勇气结束这一天;晚起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一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是梦想。失败源自两个小细节:早上起不来的床,晚上下不了的网...........。

其实还有些方法,比如可以发起一个30天或60天的行动计划,告诉自己完成后将会有一定的奖励,以此为自己加油打气。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走出舒适区,不能仅仅成为一句空话,要落实到行动,而且要长期坚持,否则只能原地踏步,一事无成。正好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也很贴合今天的主题,与各位分享:“你没看,我看了,你看了,我做了,你做了,我坚持了,你坚持了三年,我坚持了十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