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接单
从上月24号派单申请表填写以后,我就一直盼着这个月能够接单,昨天我终于接了第1单。
前天我收到派单通知,看到这个问题的描述,讲了一个很复杂的家庭关系,感到有一点怵手,本来是想求教一下xy导师,但又一想,我就要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就没有求教老师,而是自己参考了一些学习资料。
更多的时间我会拿出来看看外边的风景,锻炼锻炼身体以便提升自己的思维活力。
昨天下午3点开始咨询,本来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棘手,但是也不至于十分困难。
我就想临场发挥,哪知道从一开始,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在那走,几乎很少顾及来访者的心理需求,总想为来访者提供帮助。
事实是我应该大量地搜集资料,先不要急于给方法,让来访者把她的心理诉求说出来,把她心里的渴望说出来,然后再与她一起去看到问题更多的可能性,让她受到启发,一点点地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好的是来访者,她是一位正在学习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有许多的地方,她还可以包容我。
但是如果是面对真正的来访者,我是不是就不能这样很顺利地进行下去呢?因为在发问的过程中,我常常没有用那些开放式的话语,比如什么什么如何?你觉得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
而是问,是不是?有没有?这些封闭性的问题。在实际的咨询中,是不建议用封闭性的问题来问话的,因为咨询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采用启发的方式,让每一个来访者自己一点一点地看到问题的根源,一点一点地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
并且在咨询的过程中,到了四十几分钟的时候,我居然在那想还有20分钟,我该说什么呢?
就是有一些忧虑和担心了,其实遇到了问题平静对待就好了,不需要多虑。
我觉得还是需要更多地去体察去感受,在这方面自我感觉还不错,其实还远远不够的。
并且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表达用了口头语“就是说”,我的语言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所以就发生了延迟。
要锻炼自己能够口齿伶俐,那就需要更多的与人交流,我发现自己的交流面实在是太窄了,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比较多,我愿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与人交流,多锻炼自己的表达力,不行就在家里对着空椅子来练习。
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所以今天在闲暇的时候,我就会去说一些绕口令,在锻炼自己口齿伶俐的同时,也锻炼了听辨力。
说一下我今天练习的两个绕口令,早晨我练的是小时候学过的,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扁担板凳歌”。
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放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放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放在板凳上。
上午我还练了一个绕口令“数枣”,“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颗枣两颗枣,3颗枣,4颗枣,5颗枣6颗枣7颗枣8颗枣,9颗枣,10颗枣,10颗枣,9颗枣,8颗枣,7颗枣,6颗枣,5颗枣,4颗枣,3颗枣,两颗枣,一颗枣。”
并锻炼自己,尽可能一口气把这个绕口令说完。既锻炼了自己控制气息的技巧,也训练了听知觉能力。
并且在家庭教育知识分享群里第1次发了一个说绕口令这样一个语音,希望活跃一下群里的气氛。
经过今天绕口令的锻炼,我发现口齿伶俐了不少,晚上与一位比较要好的姊妹在聊天的时候,就发觉我的语言和思维已经能够同步了。
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