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1+1”教学》智慧论坛

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育人之道

2024-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子止一

“百丈高楼始于基!参天建木立乎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木者,必固其根。育人者,必强其基。

那么,育人之基为何?夫人者,形神之合者也。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有形无神,有神无形,而谓之曰人者,未之有也!故育人,必固其形而强其神。形以体显,神以德彰。故欲固其形,必健其体。欲强其神,必养其德。

体者,形之所显者也,五脏六腑以为内,四肢百骸以为表,气血和顺为之中。内者宜静养,外者宜动养。静者曰阴,动者曰阳。气血和顺,行于内外,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静以动养,动以静养,外动以养内,内动以养外,动静有时,内外相宜。故古人“日出而作,动以养内;日入而息,静以养外。”合道于天,取食于地,和于万物。内不伤于神,外无劳于身,故度百岁而能身康体健,无疾而终,得享天年。

德者,道之所显者也。道,天地万物之源,华夏文明之本也。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极。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二者同出而异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在其“五千言”里还向我们指出了感悟道的方法——“法天象地,道法自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旁作,吾静以观其复。”老子在此告诉我们,要想感悟道、明白道,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天地万物生长运行之道,就可以略知一二。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皆衍生于道,故通过观察、研究天地万物之道,就可以明白什么是道。但是,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有欲与无欲”之间的关系,要顺应自然之道,要客观地进行观察、研究。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带有人为的、主观的意识啊!所以、老子给我们指出了避免人为、主观的方法——“致虚极,守静笃,万物旁作,静以观其复。”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情况下,静静地、反复不断地观察、研究天地万物的生长运行之道。我们观察、研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明了了他们的生长运行之道,明了了我们懒以生存的万物之道,就能够进一步明了天地之道了。明白了天地万物之道,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道了。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厚德载物,利而不争。《易经》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在通过对天地万物之道的感悟所总结出的结论,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这才是合乎于道的,这才是值得人们敬仰的正人君子,这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育人之道。

止一

2024年8月8日于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