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录我的回忆像座城童年,时光深处的温暖

农村孩子不懂世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11人  搁浅一刻钟

        小时候,最厌恶的便是语文考试,那张卷子中最能让我很自然地去“另眼相待”的莫过于阅读理解和作文了。

        刚上三年级,就要学习写作文了。灵动的眼神中散发着愁楚的异样——那是喜的愁。老师为了鼓励我们,“第一篇作文,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我只想问,作文能吃吗?那时候的我,和三年级的大伙们一样, 不谈“我的梦想”,便是“我的爸妈”。

        四月里,白絮飘飘!

        下午,吃过饭,搬着凳子端端正正地坐在学校院子里。乌黑的眼睛看着翩跹起舞的柳枝,挠一挠脑袋,啃几下铅笔,我想回家找妈妈,一页作文多少字啊,不到200,还是150啊?妈妈看我一筹莫展的样子(我应该没有一筹莫展),走到我身前,抚摸着我圆圆的脑袋,就写着柳枝儿嘛:柳树,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柳枝儿就是随风飘荡的秀发……“什么是婀娜多姿呀,你这是拟人句哎”了,满页的“柳树、柳枝、柳叶和柳絮儿”窜动着……

        那时候,不论对错,启蒙我的是妈妈,而我,不懂,写作文实在干什么……

        在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中,一篇关于小动物赛跑的阅读理解让我记忆犹新:马儿一直是跑的最快的,一次一次的比赛中都拿到了第一名,比赛过后,它总是把那闪闪发光的奖牌挂在脖子里,在一次最重要的比赛中,它渐渐被甩到了最后。短短的文章结束了,有道题目问:“小马为什么在最后输掉了比赛?”

        长长的睫毛像黑色的刷子不停地扇动着,小小的拳头握着漂亮的铅笔飞快写道:因为马儿脖子里挂着太多的奖牌,压的太重了跑不动啊!

        妈妈拿到卷子,看到这个题目转身就告诉同事,我的滨儿一定会说是因为奖牌太重了,压着马儿跑不动。我考完试被求证,却是如此。

        那时候,最懂我的是妈妈,而我,不懂,什么叫做阅读理解……

        后来,发生了好多重叠的故事……

        六年级的周末,那是清明节,妈妈带我找熟人教我写作文,我不会拒绝。内容是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驱。听着其他同学读着自己的作文……就去了一次。

        六年级,我的英语很差(其实别人也一样),妈妈看不下去了,找我的英语老师帮我买习题册,蓝色的皮封皮。我盯着古怪的单词,异样的眼光里闪烁着十万个为什么。单词是个什么东西……

        那时候,妈妈懂我 用最普通的方法帮助我,也在用最世俗的方式教育我,不讨论对与错,用这个世界的目光看去,这样是恰到好处的!

        小小的我,三年级到初三,一直是乒乓球陪着我,痴迷之,不亚于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放学扔下书包就奔赴球台,晚上写完作业就拿着球拍在墙上打乒乓球啊,1、2、3……我不是科班只是越来越有滋味了。

        然而,最能用痛并快乐形容的“爱好”,就是从五年级开始练字了。原因有二:一是妈妈觉得字好看很重要,二是妈妈的梦想之一就是写一手漂亮的字,于是寄托给我了。

        首先硬笔作怪,再是软笔围攻!

        我不是科班。每天翻开司马彦的硬笔字帖,16K的纸 ,一篇字,两个小时,折磨我到痛彻心扉,一笔一划,摹完一本又一本,拿着自己的白纸和夹子,继续着……

        后来写软笔,拿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每逢周末,40多个字啊,一个早上的好时光啊……

        那时候,妈妈懂的不仅是我,还有凡人眼里的成功教育,而我,不懂,为什么要练字……

        后来,班上的黑板报,老师的许多事情都变成我应当的了,碰见一个字写的好看的同班同学是我最大的幸福……

        数学考了99被骂,英语考了不及格被打……

        妈妈,最懂我,还有这个世界,而我,不懂,我在干什么……

农村孩子不懂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