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三)
【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做“不分离地生活”的决定是不容易的,因为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很快就会感到不安,怀疑自己,但是在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不断坚定得去过“不分离地生活”,因为我们尊重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条孤独的路上,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存在着志同道合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给以我们力量。
“这些个体开始彼此发现对方,并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以提供相互的、支持和发展的共享愿景的机会。”
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术生活的个人化,创建这样一个共同体非常困难。当两三个这样的人走到一起,并且互相承诺时,一个共同体就出现了。当然,共同体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可能需要某些结构的支持,那些在自己的校园里感到孤立无援的教师可以来加入诸如此类的组织或协会。这样,等他们回到自己的学校时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因为他们有了盟友、备受鼓舞。
人生是一场修行,与志同道合者同行!
【走向公众】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教育改革顺势而为。“现实工作世界是很多教育实验和教育改革的源泉,准确地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已经不能让学生很好地适应真实世界”,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这些社群开始走向公众,学会将他们个人的关注转化为公众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接受充满活力的评论。”
当一场运动走向公众的时候,参与者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都在公共舞台上活跃的多元价值与愿景中接受考验。我们必须在这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复杂力量场中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开放自己,面对各种冲突的影响,这样,改革运动和我们自身的完整性就会一起成长。
虽然教育改革运动还有待于实现它的主要目标,但是,它的一些信念和信条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论坛、教育书刊、教师朋友圈、简书、非官方教育团体活跃在公共领域,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绿洲”开始蔓延、繁茂的熊熊火焰。
教学改革应走进公众,当一场运动走向公众时,参与者的自身认同和完整都会在公共舞台上接受考验,我们必须在这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复杂力量场中保持自身完整性,同时又要开放性地面对各方冲突,这样,改革和自身完整性都会一起成长。
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三) 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