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VS“赞赏教育”,this is a questio

2017-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慧寻亲子教育频道

都说刚出生的孩子是最纯净的天使,这个设定极可能在第一次喂奶的时候就开始被打破。生活还不规律、不会表达也没有行动力的他们,只能靠着哭闹和咿呀声引导父母走向科学喂养之路,而在这期间,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小恶魔。家长们看着这其中的成长变化,也担忧着即将面对的更多教育难题。

孩子3岁以后,思维和行为都开始变得活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尝试,而对事物模糊的认知也意味着更多麻烦的产生,急需大人们的正确引导和指正。在教导孩子这件事上,应用较多和争议较大的是“棍棒教育”和“赞赏教育”。今天,慧慧想就这两种方式给大家一些更合理的建议。

“以暴制暴”不可取

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说过:“世界上最丑恶的武力行为就是大人打孩子”。

在生活中,有暴力行为的家长不少。有些与自身成长环境有关,有些则是教育无能下的行为扭曲...棍棒教育确实见效快,那是因为孩子于你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能力做出反抗,出于恐惧会在短时间内做出你期望的样子。至今我们知道的由于暴力教育出现的惨剧也不少:

2010年3月29日,浙江嘉善,一名贵州藉女子教5岁的女儿念唐诗。因为效果不佳便打了孩子的后脑勺。第二天一早,孩子没有再醒过来。

2016年6月24日,深圳龙岗,一个16岁的女孩因为长年被父母辱骂殴打,服药自杀。

海淀法院曾随机抽取10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发现,60%以上的未成年犯,来自关系不和谐的家庭。这些少年犯抢劫,打架,斗殴,甚至杀人。

在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变成“施暴者”或“被霸凌者”的几率远大于其他孩子。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在有打孩子风气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类似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不少重要的心理指标都会受到了影响:他们的自尊程度往往更低,而攻击性、失落感和焦虑程度往往更高,甚至可能拒绝社交,有自残倾向。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也曾在全国范围内对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怎样科学惩罚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或许你可以用下面这些办法代替暴力。

1、做家务

针对不爱整洁、乱丢乱画的孩子,罚他一起做家务不仅能培养孩子劳动的观念,还可以让他切身的换位思考,知道自己那些坏习惯给妈妈带来的辛苦。

2、贴纸奖励

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用适当的奖惩来激励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抓住孩子对玩具及肯定的渴望心理。

3、看书画画

针对耐心不足,无理取闹的小朋友。看书画画不仅能让孩子安静下来,长期坚持还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在书中能读懂一些道理,在画画中能抒发情绪。

赞美夸奖要有度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打骂已经从许多家庭教育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不过,单纯的赏识教育也会带来一些疑惑:可能会让孩子过于自负、降低孩子承受批评和压力的能力。

“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这种称赞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了效用,反不如不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

赞赏孩子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表扬要具体。

对孩子提出表扬时一定要说清楚具体事项,他哪里做得很棒所以受到了表扬。

2.表扬要及时。

要在事情发生时或是你知道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表扬,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

3.表扬要真诚。

孩子也是有感知能力的,你的真诚度可能就决定了他的喜悦度。

4.表扬不能成为口头禅。

不要无故表扬孩子。让孩子产生他做任何事都是对的都值得表扬。要把表扬上升到奖励的高度,让孩子面对表扬时能更自信,也知道表扬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得到的。

几米说:“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教=70%的以身作则+10%的观念+10%的教育方法+10%不做预设的等待。

请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耐心,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是吗?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和育儿妙招,欢迎留言探讨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