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从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看写出好故事的三要素
01/
如果你甚至不愿意拿起一本书,那你也一定拿不起一支笔
金先生是如何开启他的作家之路的,这让人听来,难免有些悲惨。他不同于我们大多数人,单纯是觉得“好多人都在写,所以我也想写”,或者“好多人都写成了,所以我也想写成”,他进入这个“行业”,除了基本的热爱以外,我想,完全得益于卧病在床,“百无聊赖”。
金先生小时候,经受了重大的身体折磨。在他原本应该读一年级的那年,他患上了麻疹,又由此引发了链球菌咽喉炎,并感染了他的耳朵。为了治好这个毛病,他多次经历耳膜穿刺之苦,忍受着医生拿着针刺他的耳膜。“我往后经受的任何痛苦,都难以与那种剧痛比肩。”
而人生中更为痛苦的事莫过于,你知道这个经历有多痛苦,你还知道,你终于熬过了这一次,但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想,光是那种恐惧,就已经够让人煎熬的了。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先生一直在承受着这种煎熬。他又踢又踹,听着自己的尖叫声,仿佛在山谷里回响。
但庆幸的是,他因此而躲开了乏味的一年级课程,他休学了,取而代之的是六吨重的连环漫画。在卧病的那一年里,他不停地看着漫画,受着漫画的启发,开始模仿,甚至写自己的故事。他连抄带编,把这些组合起来的故事拿给妈妈看,妈妈说,“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于是,他好像走进了创作的大房子里,一扇接一扇的门窗,每一扇后面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这幢房子,这条路,他觉得他一辈子也走不完。
所以可以说,金先生的创作启蒙,少不了那些漫画的功劳,正是“多读”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启发,同时,也成为了他一生信奉的习作之道。
金先生一直信奉,阅读是学习写作的根本,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库,丰富自己词汇使用方法,才能了解不同的风格,并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但阅读是否意味着必须要精挑细选,去读一些好书,金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坏书也有坏书存在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因为坏书这种“反面教材”,往往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作品,不适合这样去写。
所以无论对于天才还是庸常的人来说,学习写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别人都怎样写。
《写作这回事》:从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看写出好故事的三要素02/
有些失败,可能并不意味着你不行
“你年纪还小,无毛可刮时,乐观面对失败是最正确的反应。”这是来自金先生的一句勉励。
金先生第一次收到退稿时,当然实际上并不是第一次,但在我看来,那无异于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他一定为此受了不小的打击,他把它钉在了墙上。
那个被退回的稿子叫《欢乐礼券》,那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被金先生喻为是“凭空飞来的好点子”,而故事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故事很吸引我,也很吸引金先生自己,但很不幸,没能吸引那个编辑。而编辑给他的回复,仅仅是,“勿装订,用曲别针。”如此冷冰冰。让人看起来,有点绝望。
正是从那次开始,金先生在墙上订上了一颗钉子,每当稿子被拒绝时,他就把拒稿信钉在上面,一颗钉子很可能不够用了,他也许需要钉第二颗、第三颗……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墙上的那颗钉子终于撑不住了,他不得不为此换了一个大的,能承受更多退稿信,更大的重量。
而我们呢,十四岁时,也许抽屉里已经有了厚厚一摞的草稿,却一件都没有寄出去过。
记得我差不多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努力地手写完我的第一篇稿子,给了一个朋友看,被他批评得一无是处,所以我丢了它。直到后来,我的抽屉里,都是只写了一半,而无法完成的作品。因为我害怕,当我终于辛辛苦苦写完了,到最后,我还是要丢了它。
很多刚刚开启写作之路的人,都十分在乎这个问题,不敢投稿,甚至不敢写下去,没有信心,害怕拒稿。不得不说,拒稿是一件让人很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让人很难堪,你仿佛能透过那三个字“对不起”,读出编辑鄙夷的眼神,这很打击人,它会让我们觉得,“好吧,也许我真的不行”,甚至是,“好吧,也许我真的不适合”,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但仔细想想,如果一颗钉子都能承受住退稿的重量,那么我们甘愿去承认,自己的心,还不如一颗钉子坚强吗?
金先生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从一次次的退稿和拒稿中成长起来的。总有一些我们认为不错的作品,也许恰巧不合某个人的胃口,但那并不妨碍我们自己,甚至是其他看见这篇稿子的人,对它评价一句,“我觉得还不错”。而你的稿子如果不投出去,那么它就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很多时候,它就成了废纸,顶多是自说自话,因为它没有观众。
《写作这回事》:从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看写出好故事的三要素03/
抓住灵感的尾巴,别让它溜走
金先生是一个好作家,但在成长为好作家之前,他首先是好故事里的一个“好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好故事。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将这些经历变身成了他的故事,而是说,这些经历在无意之中给了他灵感,而他又碰巧抓住了它。
金先生的很多部作品,都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曾经在洗衣房工作,当然还有纺织厂,这看上去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但却给了他很多的灵感。他在纺织厂工作时,想起车间的大老鼠,写下了《墓地轮班》,他在洗衣房工作,想起了清理女浴室的经历,写下了《魔女嘉丽》,他当教职人员,酗酒失意,写下了《闪灵》,甚至他从加油站那里滚下去,都能想到一个点子,去写一个怪物的故事《别克八系》……
这很神奇,我想,这也许就是作家与难以成为作家的人,最重要的区别,除了遣词造句的那些规矩以外,最重要的部分——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一闪而过。有的人抓住了,成功把它揪了出来,扔在了纸上,获得了一次次成功。而有些人没有,吃个饭喝个水的功夫,就全都忘了,却总是不停感叹,为什么我就没有好的灵感。
于是,很多“灵感缺失”的人,疯狂地去学习写作课,以期找到收获灵感的秘密。但事实就像金先生所说的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灵感库,灵感是凭空飞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它出现时,将它抓住。
《写作这回事》:从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看写出好故事的三要素至于如何抓住灵感,金先生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从他一直在做的事里就能看出,那就是去写,笔耕不辍,这是唯一防止灵感漏掉的方法。
金先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他建议有条件的人都应该这样做。这书房不需要装饰得多么华丽,越简单越好,因为写作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你不能让过多的东西来分你的心,如果可能的话,拉上窗帘,关上窗,把自己与世界隔绝起来。写作是一件私密的事,需要与外界隔绝,在私密的环境之下,我们才能够更专注于创作。
除此之外另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你需要保持自己写作的手感,保持对这个稿件的热情。一个灵感一旦被放置得久了,就会让人产生倦怠,或者灵感本身会出现严重的变形,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而这都将使我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最初的意思,最终使得灵感不得不被搁置下来。
灵感对于写作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搁置灵感无异于屠杀写作的热情,是最不应饶恕的罪恶。而为了保证灵感的新鲜,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写作的时间,每天一千到两千字,早上固定的时刻,关上门窗,只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金先生给的建议,相信你会成功。
想想我们那些只完成一半的小说吧,想想那些只开了头的一句话,那些在头脑里转瞬即逝的好点子,其实,如果你真的爱这行,所欠缺的,只不过是行动而已。像金先生一样,规划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给自己,先关上门,然后再打开它,你将看到那门的后面,在一点点变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