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第五期散文

【无戒学堂】我看到的留守儿童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10人  云外传锦
【无戒学堂】我看到的留守儿童

过年的时候,小宝宝差不多两个月,我和先生带着俩宝回了老家。

先生的老家在关中平原上,渭河北岸的小村庄。

过了大年初二,家家户户开始走亲戚。大年初五,我们在先生的小舅舅家里,见到了常年在广州打工的表哥。

这是我结婚四年来,第一次见到表哥。

表哥应该是一九八五年出生的,今年正好三十四岁,有一儿一女,女儿十岁,儿子七岁。

最初,他们结了婚,夫妻两个都去广州打工,第二年,表嫂怀孕,孕龄六个多月的时候,回老家待产,孩子出生的时候,表哥也就回来了十天。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表嫂把宝宝给婆婆带,自己又去广州打工了。

三年后,他们的儿子降临,过程跟生女儿的时候一模一样。

最后,夫妻两个在广州打拼挣钱,两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老家自由自在的生长。

只有农历新年的时候,夫妻两个才会回家,基本上每年跟孩子的团聚时间也就十多天。

听说,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也经常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可以每天都陪着自己。

爷爷奶奶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你爸妈回来了就没有人给你门挣钱了,就不能买新衣服和好吃的了。

【无戒学堂】我看到的留守儿童

其实,在整个中国的农村,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这种儿童跟祖父母留守在乡下,年轻人去遥远的大城市打工,这种现象都是很普遍的。

但是,我总觉得,这样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种伤害。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年纪只能习惯思念,父母在想念孩子的时候也只能打个电话发个视频。

生活,终究是无奈多一点,自由少一点。

之前有个邻居,夫妻两个去唐山打工,奶奶带着俩孩子,大街上来了卖油条的,一块钱四根,孩子吵着闹着要吃,奶奶就是不给买,理由是没有钱。

卖油条的看不过去,给了俩孩子一人一根。

孩子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才五毛钱,孩子就满足了。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后来还听说,这个连五毛钱都舍不得给孩子花的家里,每天早上爷爷去田地里劳动之前,先在大街上的油条摊位前吃几根,给了钱,就去干活了。

我不知道这个爷爷每次吃油条的时候或者拿纸擦嘴巴上油的时候,是否想起过家里的孙子孙女,是否有想过孩子想不想吃。

【无戒学堂】我看到的留守儿童

大年初六,亲戚都来我们家。

按照关中习俗,来走亲戚的孩子都会得到主家给的一份压岁钱。

而这一天,表哥要赶十点的火车,表嫂和女儿去车站送他,所以三个人都没有来。

表哥的儿子豪豪跟着爷爷奶奶过来了。

吃过午饭,婆婆给豪豪50元压岁钱,好好说,你再给我一份,还有我姐姐的。

婆婆笑着说,你姐姐都没有来拜年,不给他了。

时间在大家的玩笑中很快就过去了。

我问豪豪,为什么你姐姐没有来呢。

豪豪说,姐姐跟着妈妈去送爸爸了。

我想,女孩子的感情确实更为细腻,她知道爸爸这一走,又是一年,很长时间不能见面。所以,她一定要去送一程。

这个小男孩因为小一些,贪恋压岁钱,反而没有去送爸爸。

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吧,豪豪每年见爸爸一次,感情不够深厚。

表嫂这几年没有出去打工,在村子里的驾校找了份工作,挣钱是其次,主要是带好俩孩子,晚上辅导写作业。

前几年,他们夫妻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带的俩孩子都任性不听话,作业不好好写,但不好好吃,导致现在成绩不好,营养不好,身体也不好。

现在他们即使补救,希望还来得及,还有转圜的余地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